走近西岑练秋湖〔散文〕

秦羽弦 5天前 72

春意盎然的日子,我坐上文友的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了上海青浦金泽古镇所属西岑社区的练秋湖。这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西岑新建的全球最大的科技研发中心。

当我们来到西岑练秋湖科小镇,看到华为大道正门的一处高地上,聚着三五成群的中青年人,他们中既有华为的工作人员和亲属朋友,也有从长三角地区慕名而来的观赏的。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站在D区大门附近高地旁,抬手向着练秋湖华为小镇内的建筑指指点点,给前来观赏的行人义务讲解。陪同我的文友的亲戚是当地人,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听了他们的各自讲解,我对这块土地和华为进驻这里建造研发中心的前后经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西岑水乡,在金泽古镇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7公里。这里的土地和河道相交,湖和河道属金泽镇管理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原生态味浓厚。所以空气、水质、土质和自然环境资源堪称一流。早在2016年6月,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来到上海时,曾希望能把公司的研发中心建在上海,他的提议得到了与会领导高度重视。于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后在上海浦东等地考察了许多地方,但都没有他心中所想要建科创研发中心的地方。

于是,在市有关部门的人员陪同下,任正非又考察了好几个地方。最后,他们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淀山湖附近的金泽镇的西岑社区考察。当车经过淀山湖的时候,任正非被淀山湖波荡漾的风景和宜人的郊野田园风光所陶醉,他对先后考察过的地方进行了反复的比较后,选择了紧靠江浙沪三地交界的西岑这块土地,决定把华为研发中心建在金泽的西岑水网交汇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天时地利所为,更是因为金泽的西岑是江苏和浙江两省进入上海的西大门,公司建立后便于吸引江浙沪和各地人才大聚合。

西岑社区是江南典型的水乡,这里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上游。它北依淀山湖,东临拦路港,南有北横港,西南靠近金泽镇内的湖泊大葑漾;附近的交通有沪渝高速、沪青平公路、练西公路,三条路呈“干”字型,分布在社区其中。这里也是青浦乃至上海通向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重要通道,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具有独特优势,它是建设科创研发中心的好地方。消息传出后,任正非的这一决策,被有识之士说成是慧眼识珠。

说到金泽的西岑,这个小镇和千年金泽古镇一样,有着悠远的历史。该地原名“西湛”,明代时由陆姓、杨姓两大家属聚居而称为“陆杨村”。后来又有陈氏迁入,由于陈氏通过水上经营得当遂成为大户人家,因而村名便更名为“西陈”。后来又慢慢地演变成为“西岑”。到了清道光至清同治年间,这个小镇上有了各种各样的店铺,逐渐形成了一个江南水乡中的小集镇。这里的乡民除少有渔猎外,大多乡民是以农耕为主,是一个种植水稻和油菜的重要地区。2004年3月,青浦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撤销原有的金泽镇、商榻镇和西岑镇的基础上,合并成为了一个新的金泽镇,区域面积108.49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这样西岑镇就成为了上海市名副其实的最西靠北的一个乡村社区。

据说当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选址来到这里后,为了给选址的研发中心这个地方取一个美名,他思来想去,在喝了一下午的茶后灵感顿生。他认为:这是一处以上海为中心的与长三角交界的环境优美的地方,既能适合现代年轻人入驻,也能够吸引天下才俊的到来,所以反复进行了思考,最后决定取名为“练秋湖”。“练”字是取自旁边的“练西公路”第一字,第二个“秋”字取自于硕果累累的“金秋”;第三个“湖”字,就是研发中心内外有大小不一的河道和湖泊。最初时曾考虑取名为“池”,但后来他认为“池”太小了,就改为了“湖”;而且这样也可以和广东东莞的华为公司旁边的“松山湖”小镇对应起来。练秋湖”真正的寓意,其实就是华为将在此锤炼自身的技术出成果,迎接丰收的季节到来。含义丰富。

这一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标志着西岑科创研发中心由此迎来了新的大发展。2020年9月27日,练秋湖华为小镇正式起动,它的占地面积4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6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0亿元。经过规划和施工,华为研发中心以水系为中心,打造出别样的小镇的各个部门的区域范围,练秋湖研发中心汇聚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等多元化功能,打造一个复合型产业社区。包括广场、街区、森林区域、城市大学院落、城市经典轴线。使得整个园区成为了一个集科研、办公、休闲于一体的科技特色之城。2024年7月13日官宣全部建成,并正式命名为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2024年11月30日,上海地铁17号线西延段开通,这一延伸段是从东方绿舟站延展至西岑站的,标志着上海主城区的轻轨已经通向了西岑地区,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科创小镇在西岑确立,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一个先行示范基地。

由于华为科创系统承载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涉及大量的商业秘密和技术敏感信息,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一般不对公众开放参观。游客只能在各小区的进口外围观看实景,或者找个有高一点的地方,手提望远镜尽情览胜一遍。所以我们用开车加步行的方式,沿着华为大道在各个区域的门外来回走走。

瞧!阳光下的练秋湖畔的各种形状的建筑物,有的还迎合时代潮流,楼宇建造得五颜六色,就像是色彩斑斓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感觉十分新奇。这些建筑都是一楼一景式,既是有高又有低,既有宽又有窄,既有体育馆的圆顶式和蛋式、误乐馆式,更有塔式和多层对称的不规则形等,远眺立体感很强。小镇的中心地段是湖和河的交汇处,河水清清,水波闪烁;鱼翔水面上,水鸟掠过水面浅唱。整个研发中心就像是建在一个大型公园里。

练秋湖小镇内分为7个特色建筑群,分别按通过用字母A、B、C,D、E、F、H区。练秋湖研发中心内的每一幢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仅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还兼顾了美观与艺术性,河道间相隔不远的路口就有一座新建的漂亮的桥。有象征皎皎明月的月亮桥、有横跨两岸的倒映如彩虹的彩虹桥、还有江南水乡的平板桥、平步直上青云桥等,展现了园区内水系与建筑的和谐相融。增添了园区的美观性和四通八达的功能性。给研发中心和小镇增添了独特风采,美不胜收!除此之外,园区还根据员工和科研人员的生活休闲需求,研发中心还设有食堂、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还人性化地规划开设了100多个咖啡厅,为所有中心人员提供放松和交流的场所。

园区内,凡员工上下班,还可坐上红色的小火车在小镇区域通行,镇内共设8个车站,并与各个工作区的环路相连接,员工上班与下班,全程只需15分钟。在练秋湖小镇,凡园区内的边角落也没有空闲着的地方,都植满了花草树木,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工作与生活,怎能不激发员工的快乐心情与爱的情感。

看到练秋湖的小镇美丽风光,不由使我想起五年年前我在广东东莞采风的情景。

那天,我随文友骑行游览了松山湖公园的各种花卉美景后,便沿湖来到了华为在松山湖傍边建的公司基地,看到了公司仿建的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楼宇,这些建筑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工厂和写字楼等区域,展示了建筑群的高品质和低密度,它们与整个华为小镇与松山湖相伴,是有水有湖的还有与河上桥梁相交和通行的小火车,感觉华为松山湖基地很好看。走到大门口就像是来到了东欧与西欧的一些国家。

面对建在上海这个东方大都市上海的练秋湖华为研发中心,我忽然又想:假如在建筑物重复松山湖的设计容貌,那么在上海这个都市是不希冀的,因为在上海的外滩和各个区中,欧式建筑物和住宅到处都有。所以华为的楼层建筑设计必须适应与上海现代化的建筑相结合。所以无论环境和楼宇的建筑,练秋湖与松山湖相比,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融合了现代化的多重建筑元素,还带着华为创新的科技特色。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飞跃。相信凡来到这里的华为员工,第一眼看到它就会爱上它。这里是一个充满了精彩的、是赋予现代科学味的风景优美的小镇。

在谈到青浦西岑是华为最大最美的研发基地时,陪同我一起游览的文友告诉我:其实在欧美等一些西方国家,他们的研发中心也都选址在宁静的、靠近城市郊区的小镇上,是有风景的怡人的地方。如剑桥大学许多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分布在郊区和乡村地区;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默里山;美国苹果公司的研发基地就选择在乡村地区,德国的马普学会的多个研究所也分布在德国各地环境都很安静的地方……远离俗世的喧嚣与诱惑的选址,才能让工作、研发的精力更集中。华为公司的研发基地选址青浦区的金泽西岑社区,也是研发中心必须有的环境和氛围的需要。

在文友口中我又知道:随着华为练秋湖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青浦区西岑社区的原住地居民也是受益者,这个原本只有800户居民的上海远郊小镇,随着华为3万多人的不断入驻,这个小镇的未来将成为一座有15万人口的小城市,成为全球瞩目的有影响力的科研小城。青浦千年金泽古镇也将变得越来越美好。

据另一位当地中年人介绍,随着华为自建的人才公寓建设完善,华为员工的子女教育也得到上海和青浦区的高度重视。除了华为研发中心所在的西岑科创园区在东地块外,西岑的西地块上还将建造一所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还有同济大学也在西岑地区落地,西地块还要增加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形成商办、文体、住宅等规模化高效发展地区,让生活在上海的华为的更多企业员工真正落户在上海,生活在西岑,成为新一代上海人。

华为的练秋湖研发中心,是一个建筑特色鲜明,规划让人眼前一亮的小镇。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变成上海西部紧临江浙的长三角地区的一座小城市。在练秋湖小镇生活的人们,堪比生活在5A级景区内。

走近西岑练秋湖,在行走中观赏华为研发中心,我为华为的创新理念与研发战略布局点赞,为练秋湖小镇独具的科创特色和魅力点赞!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