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到田野去(散文)

韩熙羽 7天前 11

美好的春光里,不到田野里去走走,应该是个不小的遗憾。只有到田野里,到各种植物生长的田野里,看到树木、水果、蔬菜的种植、生长、开花、结果,才能真正领略到春天的美丽,品尝到春日的韵味,感悟到生命的力量。

恰巧,吴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志愿者活动,要到田野去,愿意让我给他们讲讲植树的意义和方法,讲讲如何应用五感方法写好草莓,还有小记者采访活动。呵,真好!我当即答应了。吴老师是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经常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志愿者活动和研学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大学生,有小学生,当然还有小学生家长。

去的地方是一个农场,名字很有特点,叫天田农园。天行健,地势坤,天地人相结合。给人一种上进树德的启示。看来,农场主是个懂点《周易》的老板。农场在郊外,距市里不到十公里。分头自驾,敲定的时间是早晨八点到农场门口集合。可还不到七点,吴老师就打来电话,说有的志愿者都到了,问我能否早一点。我刚好用毕早餐,答应马上出发。这天是周六,应该是小朋友们睡懒觉的日子,但这么早,他们就到了。小朋友们对走向田野、参加志愿的渴望,比我更强烈。

第一个活动是植树。植树的地块有半亩,地势平坦,土质松软,通风向阳。农场早把小铁锹、树苗、水桶和水准备好了。较之孩子们对植树的迫切心情,我的讲解,显得很苍白。我打算讲的,是三个内容:植树的好处,桃树的文化寓意,植树的方法。虽然吴老师把三十多人整理成三排,又提出几条认真听讲,否则会留有缺憾,树,也可能栽植不成活的意见,但小朋友们的眼神,老是往不远处放着的青绿的树苗、铁锹和水桶的地方瞟,有的甚至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成材后可以建筑、打家具、造纸等。桃树呢,可结出甜甜的桃子,又有驱灾辟邪,延年益寿的象征意义。植树的环节是挖坑、放苗、填土、踩实、浇水等等。这些常识,我事先做了适当准备,力求通俗生动,言简意赅。但凭我的直感,一半学生听讲,能够听进去一半内容,我就念阿弥陀佛了。我心里甚至埋怨吴老师,为什么不把讲课的地点,选择在距离植树现场以外的某个房间里?但我的骨子里,也还是巴不得马上开始植树。我草草收兵,把准备二十分钟的讲课压缩到十二分钟,就带着小朋友们植树了。

没有想到,这些城市的孩子,这些每天从家庭到学校、基本没有见过玉米小麦怎么生长的娇生惯养的宝贝们,植起树来,是这么的生龙活虎,不怕脏不怕累的。他们三个人一组。我随机跟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两个小男一个女孩,都很卖力。我看小女孩有些瘦弱,就从她手中拿过铁锹,叫她休息一会。她就主动把树苗拿过来。男孩不大会用铁锹,只是用双臂往下戳,我告诉他们怎么用脚往下蹬铁锹,他们竞不顾干净的运动鞋,全力往下蹬,一会就弄脏了鞋面。特别是往下踩土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分头伸进树坑一只脚,交叉踩起来。踩实后,两个男孩继续填土。女孩不甘心就此罢手,又从我手中抢过铁锹,和两个男同学一起填起来。一共一个小水桶,浇水时,我说你们一人浇一点。第一个男孩没舍得倒,第二个男孩又倒光了了,女孩一看没有自己可倒的水了,说什么又舀来一桶,浇上。这种执着认真的劲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棵树栽完,我和他们合影。我告诉他们,十天里,再浇二三次水,桃树就活了。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三年后,这棵树,就开始开花,结出甜甜的桃子了。他们说,每年都要来看看,叫我也来。我说,好。

第二个活动是采摘草莓,边采,边给小学生讲解如何应用五感方法描写草莓。

为了给小学生们讲好,在这之前,我专门来天田农场一次,找李师傅请教。这个李师傅,六年前我就认识,昌黎人,五十多岁,瘦瘦的个子,窄窄的脸颊,不大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看就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以种草莓闻名,被周边人称为草莓种植专家。十几年前,他和老伴举家搬到唐山,承包大棚种植草莓。两口子,每天吃住在草莓种植基地。每年,他种植的草莓,不用到集市上出售,也不用往超市送,只靠微信群,只靠老用户采摘,每年几个大棚的草莓就全部出手了。

这个农场的草莓有五个品种,红颜、章姬、香野、粉玉、小白,分别种在三个大棚里。当时,看到这么多名字,而且漂亮生动,带有诱惑,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名字这么富有诗意,谁起的呀?”我问李师傅。

“草莓这么漂亮,没有个好名字,也不匹配呀。就如同一个俊俏的姑娘,没个好听的名字,显得对不住姑娘。”李师傅笑着说。

他说,有的名字,是品种培育的单位或个人起的,如章姬,是日本一个叫章弘的农民培育的品种,以他的姓氏命名。小白,是国内自己培育的品种,是育种单位根据这个品种的特点起的。有的是我给起的,比如市场上畅销的九九,是说这个品种从日本最初引进的时候,是一九九九年,故名九九。但这个名字,没体现出这个品种的特点,我给它起名红颜,因为它是所有草莓品种中,颜色最红的一种。

“大家就认可了?”

“有十几年了,都认可。有来采摘的,直呼其名!”李师傅不无自豪地说。

“这些不同名字的草莓,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请教道。

他单眼皮的小眼睛亮了:“一种草莓一个味道,一个颜色,一种香气!”他说,比如粉玉,颜色奶白,点缀着红褐色斑点,味如奶油,入口即化,颜值高,卖相好,老人们格外喜欢。小白草莓,黄白颜色,有的白里透红,吃起来,略有黄桃味道。章姬呢,最是汁多,柔软爽口,少年儿童们偏爱。

因为忌甜食,我是不大吃草莓的,偶尔给孙女孙子买点,顺便放嘴两个,但都觉得只是酸甜一个味道,好像颜色也只是因熟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直到今天,才知道草莓,竟然这么多品种,味道也如此多样。真不愧为水果之王。今天真是长了见识。

草莓生长在大棚里。李师傅已经在大棚前等待我们了。这个大棚,种植着香野,特点明显,易于讲解和描写,是李师傅根据我的意见,特意安排的。果然,一进大棚,一股浓郁的香气立刻闯进鼻孔,五脏六腑有一种被香气过滤的感觉。看到的则是一垄一垄整齐排列的草莓垄沟,墨绿的叶片,完全覆盖了整个垄背,一个个草莓从叶子中钻出来,耷在垄背上。大的红润,小的粉白。早有机灵的小学生把两个草莓塞到我手中,说老师您先尝尝。我接过来,喝!又大又红,色泽亮丽,形如心脏。放进嘴里一咬,甜润多汁,一股汁液从嘴角流了出来。我趁机用麦克给他们讲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并发挥着讲解每一个感觉给我带来的感受。有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听讲最认真,她突然问我,听觉是怎样呢?我说,草莓不会说话,但微微的春风吹拂在大棚的塑料布上,是不是有拍手似的声响?一个个的草莓,它们是不是在窃窃私语?熟透的,是不是也在招呼咱们:我又甜又糯,你赶快来摘我呀!这是可以想象的。小学生思考了一下,乐了。

这时的小朋友们,还在找大个的采摘,小心翼翼地放进小塑料筐里,每个人的小嘴都在咀嚼着,流出淡红的汁液。家长们不断嘱咐着,摘大的熟的,别踩到草莓秧子!

第三个活动是小记者采访。小记者们都是三年级的学生。我小的时候,曾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个文人,或作家或记者。假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就有小记者采访活动,我想我会提前掌握做一个记者的常识,从而坚定我做记者的信心。但求学路上几经波折,工作路上,多次辗转,最终没能实现愿望。我羡慕他们。社会进步了,我羡慕他们赶上好时代。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搞好这次活动,让他们受到超值的训练。

采访的对象是这次同来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采访的主题,当然是围绕这次植树和采摘草莓志愿活动。吴老师事先为小记者们准备了采访提纲,小记者们都背了下来。采访活动分头进行,在不同地点。我跟随的这个小记者是个男生,微胖,说话声音轻脆。他头戴一顶小黄帽,上身套一件坎肩,后背上竖着写有“采访见证人生,文字记录成长”两排黄字。他走近一个正在采摘草莓的女大学生面前,面颊微红,有些紧张地说:“姐姐,我可以占用你一点时间,问你几个问题吗?”

女大学生是个漂亮姑娘,中等身材,身穿浅灰色休闲装,白净脸,长头发,浑身散发着青春的信息,正如这美好的春天。她笑了一下:“可以。能接受你的采访,我很是荣幸!”

“是什么动力,促使你来和我们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呢?”小记者自然一些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多接触社会,多融入大自然,多做志愿者活动,对我们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会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小弟弟妹妹们一起活动,还可以唤起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童心不减,永葆青春活力!”

“在活动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植树,将一个生命栽植在土地上,在我们的手中成活,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象征我们要和小树一起成长。农民伯伯种植这么好吃的草莓,不打农药,用有机肥,没有膨大剂,绿色环保。我觉得农民伯伯最是可敬可爱!”

“那你对今天的活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小记者又问。

“要是带来一面少先队旗帜,集中唱响少先队之歌,就更好了!”长发女大学生,眼睛看向塑料棚顶的外边,像是回望着什么。

“好。谢谢姐姐!”

“不客气,小弟弟!”

小记者带着一种自豪,回到吴老师和他的家长身边,把话筒交给吴老师。

吴老师夸奖道:“你是第一次拿起话筒,做得真棒!”

“谢谢老师!关键是那位姐姐配合得好!”小记者又回头望了一眼长发姐姐。

这位长发姐姐,看上去不过二十岁。没有事先准备,一切都是现场随机回答,不怯场,不跑题,有一定深度,且对答如流。

我由衷赞叹,不由上前,又继续了“采访”:“你是哪个学校的?”

她答:“幼儿师范学院。”

“这所学校在哪?”我不知道唐山还有这样一所高校。

“三女河机场那边。”

“哦。今天,你回答得这样干净利落,训练有素啊!”

“我在学校就是主持人,广播员,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我主持。”她说。她旁边的另一个女生附和道:“是这样的。”

新一代大学生啊!

吴老师悄悄和我说:“她也是志愿者。好苗子,下次再搞活动,咱们可以招呼她们帮忙,让她们多参与!”

我说:“对!”(2025.3.24)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