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心灵的原乡!(散文)

沈凌轩 10天前 26

  小时候,外面繁华的世界像磁石般吸引着我们,满心憧憬,却未曾料到,离开故乡的那一步,竟踏出了一生的遥望。故乡,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能让我们一生都割舍不下,魂牵梦绕。无论它是富庶还是贫瘠,无论我们在天涯漂泊,还是在异乡绽放光彩,故乡,永远是无可取代的珍宝,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

故乡,是乡情的厚土。这里不见青山连绵,却有碧水悠悠。大片平整的田畴舒展铺陈,土地肥沃,气候温润,仿佛连随手插下的树枝,都能在这片温柔的土地里扎下根,萌发出蓬勃的生机。房前屋后,随意撒下几粒种子,便种下了满心期待。瞧,圆滚滚如小猪般的冬瓜,自在地躺在地上;硕大的南瓜,即便藏在茂密的叶片下,也难掩踪迹;修长的丝瓜和豆角,像是绿色的帘子,挂满了瓜架,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红的辣椒、紫的茄子,点缀在田间,宛如大地精心描绘的彩妆。红薯、土豆、地瓜、洋姜,在泥土下默默生长,不问喧嚣。在故乡,只要你付出辛勤,土地从不会吝啬它的馈赠,真正应了那句“人勤地不懒”。更不必说那金黄灿烂的油菜,雪白似云的银棉,金黄饱满的稻麦,故乡的斑斓色彩,纵是神笔马良,也难以尽绘。

  故乡,我的梦里水乡,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错。随手捧起一捧水,那清甜的味道,便是家的滋味,顺着喉咙淌进心底。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虾嬉戏,莲藕、菱角肆意生长。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故乡以宽广的胸怀,默默滋养着我们,抵御了无数次饥荒,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每一道田埂,都印刻着数不清的脚印,或深或浅,记录着生活的轨迹;每一座小桥,都见证了无数勤劳的身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勾勒出生活最质朴的模样。

故乡,是亲情的根系。那里有“救王世家”的宗祠,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祠堂中,祖先韩成公的塑像庄严肃穆,作为大明王朝开国忠臣之首,他的忠肝义胆,如日月高悬,福泽后世。几百年来,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长眠,血脉与大地紧紧相融,难解难分。小时候,每天唤醒晨曦的,是父亲匆忙而沉重的脚步,那是生活的奔赴,也是责任的担当;长大后,母亲用湖水煮湖鱼的味道,成了记忆中最温暖的眷恋,无论走多远,那鲜香的滋味,总能瞬间勾起心底最柔软的思念。哥哥的爱,如沉默的大山,无言却深沉;弟妹的嬉笑打闹,让家中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馨。

  待我们羽翼渐丰,各自纷飞。侄子侄女们接过了乡愁的接力棒,孙辈们也陆续系上亲情的纽带。每次回到故乡,却惊觉爷叔伯婶的身影一年比一年少,只能在晚辈的眉眼间,找寻他们曾经的模样。越来越多的亲情,化作冰冷的墓碑,伫立在岁月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残酷。

故乡,是友情的大树。童年的故乡,隐匿在树林与竹丛之间,宛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村头的老槐树,枝杈纵横,那是我们儿时的秘密基地。闲暇时,一帮小伙伴总爱爬上树,或蹲或坐或躺,谈天说地,分享着彼此小小的快乐与烦恼。在房前屋后的桃林里偷摘果子,是童年最有趣的游戏。偶尔惹来小黄狗的几声吠叫,像是在给我们“报警”,而发现“警情”的长辈们,总是温和地告诫:“别吃生桃子,小心肚子疼。”到了季节,高大的梧桐树上挂满了籽。听祖辈说,这籽不仅能充饥,烘焙后更是香脆可口。于是,我们按捺不住诱惑,纷纷爬上树去采摘,够不着的,就用竹竿敲打。不管收获多少,大家总会聚到某一家,让爷爷奶奶帮忙烘焙,然后一起分享这甜蜜的零食。大人们还会叮嘱我们,一次别吃太多,以免肠胃不适,小时候只当是哄小孩的话,长大后才明白,这其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

 我们一路欢歌上学,一路笑语归家;一起劳作,插秧、捡棉花、拾麦穗;一起打柴、放牛、捉鱼摸虾、挖野菜;一起搞宣传、演节目、躲猫猫……那些纯真的岁月里,贫穷与苦难从未让我们畏惧,因为有故乡,有彼此,便拥有了全世界。

故乡,是嵌入血脉里的年轮,随着我们一同成长,镌刻下岁月的纹路;故乡,是坚守梦境的卫士,忠诚而执着,从不懈怠,让这份眷恋永远相伴。故乡,是今生今世无法抹去的记忆,是来生来世也难以磨灭的印记,是月光下一圈圈荡漾开的涟漪,轻柔而悠长;是血脉里一声声古老的呼唤,深沉而有力,召唤着我们,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回家的路。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