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究是喜欢登山的,冬季更是向往秦岭的雪山。这不,正月初五从海南过年回来后,初六就安排了今年的第一次登山,地点是高海拔的光头山。我已经六年没在冬季到访海拔2903米的光头山了,实在太向往那冰雪覆盖下,宛如仙境的绝美景色。
一
与两位之前不认识的驴友约在南校区大门口集合,上车后得知他们也是昨天从外地老家赶回来的。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喜欢爬山,在这件事上算是志同道合了。
进入光头山所在的沣峪口时还担心又封路了,毕竟年后因山里下大雪封山,昨天下午四点才临时解禁。还好,畅通无阻,开个好头。从进山口往里,便开启了坐车观景模式。随着越往里开,山上的雪越来越厚,我们的心情随之高涨,可以说还没有开始上山,激情已经点燃。
在深山里的鸡窝子下车后,踩在公路边近半米厚的雪中时,兴奋的心情更是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开始上山。现在爬光头山是无法从正常路口上去,被一道两米高的钢网围上了,只能绕过铁网。当我们从公路边翻护栏下去,可以说是直接掉进了雪坑中。路边山坡上的雪深过一米,雪没到大腿根部,每一次换步,都是侧伏身子奋力拔出脚。艰难并愉快地从沟里爬上来后,预示着今天的光头山之行正式开始。
过小桥,入森林,开始爬山。走进原始森林后放眼望去,隐约可见的山路上,与刚才上来的沟里一样,全是没人走过的新雪,雪蓬松得像刚落下的一样。事实也是如此,昨天还下了半夜的雪,雪花还没有压实。这也表明最近是没人从这里上山的,我们三人成了初来者走新雪,还后无来者。
走上时隔六年才又在冬季来到的光头山,实在令我亢奋。山上的雪,还是从年关到昨夜的四场大雪积起来的,走到冷杉林后就是穿林海过雪原了。雪山上就我们三人,在洁白的新雪中走出了雪浪花,那是开路的帅哥奋力拔出鞋时带出的雪,快步走时形成了花洒,且是一路开花,妙不可言。厚而松软的雪,还让我们时不时的顺坡滑下,被迫滑雪,妙趣横生中乐得前仰后合。
今日树上没有雪挂,那是阳光让其回落树下,使风景全在山坡上。也正是被明媚的阳光加持后,森林里暖洋洋的,热得我们向上攀爬时浑身冒汗,硬是在冰天雪地中走出了夏日的模样,这感觉简直不要太好了。太好的感觉中还有全新的雪山带来的不同。不同来自雪山之厚,超出我十五年登山以来所见所走的厚度;不同还有,今天面对的雪山是没有人走过的新雪。
最难的是前面开路的男驴友,他每踩下去一脚都是不知深浅,却又深得每一步都要用力拔出脚。我们两位女士踩着前面的脚窝,要相对轻松很多。太厚的雪让我们走不快,平时四个小时就可以登顶,今日用了四个多小时才走了一半,来到这条线路在登顶前,森林边上唯一约四百多米的平缓处。考虑到唯一的帅哥从公路上翻到沟里开始,一直在前面开路,实在太费体力了。我决定在这里换他一下,我来开路。
我一脚踏入半米多厚的新雪中,拔出脚比前面踩在男驴友脚窝的用力之大,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像在棉花堆里走,却又完全不同,一脚下去雪会立即塌在鞋面上,拔出脚时明显感到了脚好重啊!这还不算,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男驴友气力大,步子利索,我在前面开路不到二十米,鞋底开始结雪团,十几步后就要停下来处理,否则那十多厘米厚,比鞋底还宽,三斤多重的雪团让我拖不起腿。
我坚持继续开路。因为我知道全程只有这一段平路能走在前面。因此,我用力将登山杖扎在深雪中,借助登山杖的固定力,吃力地从雪中拔出鞋子,结果是还没有走完这四百多米,我的大腿根处开始疼了。坚持走完这一段,进入箭竹林后只好让男驴友继续开路。
箭竹林细径上的雪,是叠加了两边箭竹落下的雪,浅沟形状的小路上雪深过一米了,加之全是陡坡,异常难行,带路的男驴友走十来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正在我们走走停停之际,听到有说话声,回看有两男一女走到了那段平缓地段。望之大喜。我们之前一路上都没有听到后面有人,这会儿看到,竟离我们大约有一公里远。大家决定等他们一下,后面让他们来开路。
停下来后很快就会冷得受不了,只好继续走。海拔高了,这段在正常天气来都很费力的最后爬坡,现在又是在过膝的深雪中向上。男驴友也实在开不动路,我们只好选择在一个相对大的空地上,穿上羽绒服,站在雪中提前吃午餐,以此等后面的人。望眼欲穿中等到一位男驴友离我们有二十多米远,可这位驴友从箭竹林的通道中看到我们后,立即躺在雪中不走了,说要等他后面的同伴上来。
眼见靠人无望,争气的男驴友继续前面开路。在茂密的箭竹林里,路两旁的箭竹全被雪压得倒伏在路上,我们需趴在雪上爬着钻过去,有生以来第一次在雪中像狗刨一样,划拉着钻出洞口,很快又钻入另一个洞中。每进入一个顶上是又高又厚的箭竹堆中,身体单薄的男驴友都要停下来、奋力在箭竹层与雪中通过身体上顶下压,形成一道间隙助我们通过,艰辛程度可以说是步履维艰。我紧随其后,心里充满敬意和内疚,也累得我们都不说话了,全神贯注地迎接一个个挑战。
大约在箭竹林里爬行了半个多小时,后面有一男一女上来了,不是之前看到的那位男子。他俩也是在拐弯处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男子先是一愣,后来笑着说:“我们一路上都听到你们说话,就是不见人,看来你们这会儿是走不动了,我们才追上。”我们三人恳求地给他说:“实在走不动了,你们在前面开路吧。”男子爽快地说:“可以!”这位被女同伴称为“领导”的体壮男士,带着女伴立即成为开路先锋,我紧随其后。体验到走在第三位比第二位体能消耗都不同,明显感到脚窝实了一点,踩上去没有继续向下,拔出脚时轻了许多,真心感谢他们的到来。
紧随其后,也看到了让我忍俊不禁的画面,那就是每当我们又钻洞时,我看不到自己的样子,可前面两个驴友在雪中爬的姿态,实在有些搞笑。因为这位开路驴友的战术不同于之前我们男队友那种“上顶下压”,他俩趴在雪上,一前一后,呼哧呼哧地手脚并用,扒拉着雪快速匍匐前进,上面箭竹层上的雪随着爬动直流而下,画面实在太有冲击力,看得我趴在雪中只想笑。
然而,半小时不到,开路的男“领导”从洞里爬出来后,满脸通红,满头是汗地站着不走了,说要休息一下,我也停下来休息。等到我们的男队友上来了,“领导”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要继续休息。”我们的男同伴“心领神会”,立即接下开路先锋的美差。在登顶之前剩下的一小时内,那两位驴友始终与我们三人保持看不到的距离。这让我心生不爽,可我们的男驴友却说:“算了,如果今天没有遇到他们,那我们不还是要自己开路。”真是要为高素质的男队友点赞了。
在箭竹林里钻了一个小时后,上到了低矮的灌木区,这也意味着约三百米后就到山顶了。高海拔的植被分布是随海拔升高而植物变矮。从刚上山时树高参天的森林,到箭竹从两米多高到两米以下后,由一米来高的灌木丛接棒至尺余高的杜鹃林,然后是南草北木的自然奇观地貌,森林退后,山顶是草甸。光头山顶则是万亩平坦的草甸,这也是光头山名字的由来。
望着近在眼前的山顶心生愉悦,这一路有苦有乐的跋涉很快就要实现登顶了。走到灌木丛后视野开阔,回望看到了不远处的鹰嘴崖在落雪后,像披上了洁白的羽衣一样矗立在雪山中,美得让人心动,使我们停下来拍了又拍。这雪中的鹰嘴崖,也是时隔六年才又见,实在太开心了。
虽然经过了六个多小时深雪中跋涉和已达海拔2800米,身体累得每向上一步都是咬牙坚持,但是心里的喜悦已经压不住了。终于在下午三点十分成功登顶!至此,我们走了六个半小时,是用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完成登顶!
二
登顶之前的一切艰辛都是为了登上山顶看风景。当我们爬坡来到山顶边上的红房子旁,心里的激动与幸福瞬间置换了疲惫,身轻气爽,像是一下子就到了海拔2903米的山顶一样。如此兴奋,完全是被山顶的风景震撼到的。
山顶上阳光灿烂,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后远眺白雪皑皑,近看光芒耀眼。眼前的光头山是真正的雪山,新雪更是白得只能用洁白来形容。矗立在山顶边上的红房子建筑(微波站)和电线塔,给光头山迷人的自然风景增添了梦幻,呈现出科幻大片一样的画面。然而,这些只是序幕,大草甸才是C位。
要到前方平坦的大草甸上,需从建筑下方山坡上的小路过去。小路的上方是斜坡二三十米至山顶,下方是万丈陡峭的山崖直通山谷。深雪斜挂在山坡上,山顶的低温使雪层坚硬,踩上去如同路面一样。雪面上被风吹出如水波纹一样的精致图案,极富动感,如是正在涌动。还有被狂风吹起的坚硬薄棱,棱边呈长长的羽毛状,如同在雪山上展翅欲飞的精灵一样壮观,吸引我们一次次地走进美轮美奂的雪坡上,在这个崭新的童话王国中尽情狂欢,完全是走上雪山极地的感觉。更何况是在群山环绕的蓝天之下,幻境一样的雪山之上就我们三人。这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的境地啊,怎不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赞不绝口:雪山太美了,我们太幸运啦!
还在路边看到一溜半尺高的矮枝杜鹃丛被冰裹上了,玲珑剔透,成了花枝招展的玉树,美得让人啧啧称奇。它们之所以没有藏在雪被子下,因其在路边坡上的最高点,雪被吹下陡坡,它们自然是光溜溜的,挂不上雪。湿气便为其穿上晶莹剔透的玉衣,成了雪山顶上唯一身穿冰衣的花树,怎不让我停下脚步,俯下身来赏个够。
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大草甸下方的山顶公路上,看到了与七月底来时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的山顶草甸是名副其实的,辽阔的草甸上繁花似锦;现在的是恰如其分的光头山,寸草不见,万顷雪原是山顶。视野中,那宝蓝色的天穹下是洁白闪亮的新雪,罩在了山顶大草甸上,厚且严实,一望无际。雪地上唯有成群成片的那些被狂风吹起的坚硬薄棱,棱边呈长长羽毛状的精灵,栩栩如生,仿佛正在雪床上抖动翅膀嬉戏,静谧祥和,透着圣洁与神圣!
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新天地,我们心领神会,明白守护才是最好的分享。决定不走上去了,实在不忍心也不应该在这块干净的雪地中踩上脚印,破坏和打扰了这份美好。只有这样才是赏得最美的风景,也给后面的几位爬山人留下全新完整的美景。
光头山上另一处标志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在山顶对面的最西边,山顶边的下方,山坡上的那座网红石。在驴友们心中只有到了那里,才是真正到了光头山。于是,我们走在能通车的大路上,绕过大草甸来到网红石。此处与红房子位于山顶的东西两端,红房子在山顶上,网红石在顶边坡上,相互望不到。这座形似却胜过高台跳水板的石头,独立山坡,两米多长的石板悬空,距下方草甸五米余。其形其态,堪称大自然的杰作,是爬山人必打卡的景点,更是我心中的逍遥石。每当我走上石板,那份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我用力抖落裤腿和鞋上的冰雪后坐上去,摆出坐在空中的一叶石板上,画面中的双脚悬空于远方的山顶之上时,心里幸福得无以言表,唯有伸出大拇指点赞。尤其看到及膝的裤腿上,湿透后结成硬邦邦的冰坨后,自豪感油然而生,给自己又追加几个赞!
三
后面的那三位驴友登顶后,要赶时间都没有到网红石这边,直接从大路下山了,并在路上高喊着催我们赶紧下山,说山里天黑得快。我们三人是五点过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山顶。来一趟这么不容易,必须玩得尽兴。
考虑到上来时坡陡雪厚,下去更不容易,我们也选择了从能通车的大路下到分水岭出山。虽然路长一些,却好走很多,也很安全。下山的这一路,太阳没有落山时走得还算轻松。沿途景色也是看不够,在落日时分,竟然看到了王锁崖的日照金山,金灿灿的山顶壮观无比。这是我数十次经过此地,唯一遇到的日照金山。之前从没有在这个时间点还在这个位置。
出现日照金山后太阳很快落山了。我们开始了长达近三个小时的黑暗中急行。好在路上有雪,黑暗压不住雪白,依稀可见路迹。可是,公路上的雪还是尺余厚,且是白天太阳将表层晒化后,现在温度低了结成冰,雪厚加上滑,走得也不轻松。加之车辙又窄又深还滑,踩进去不好换脚。车辙是山顶工作人员来往留下的。
下山走得这么不容易,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终于在八点半走完公路,来到了位于分水岭上的出口。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那三位驴友。他们已经到国道上了,告诉我们是翻网出去的。我们来到两米多高的铁网前,相互协作后还算顺利地成功翻过去了。
没有想到翻网也是有智商税的。当我们认为也到国道上了,却是走到更高的大门前。原来是翻进"瓮"里了,人家是两道门。是从前面那道门往外翻,顺网边走就出去了。我们翻进网内管理站的二道门里面了。
望着三米多高的大门,男队友说这是怎么都翻不过去的。正在我们六神无主时,院子里面办公室的房门开了,走出来一位中年男士与他的两个孩子。男士边走过说:“山上雪那么厚,太危险了,大过年的。”来到大门前开了锁,推开大门说:“快回家吧。”这番操作太令人感动了。
我们急忙把能想起来的赞美和祝福的话,都送给了这位工作人员。其间,他的两个十岁不到的孩子一直在一边看着,男同伴有些激动地说:“你们有个好爸爸,心这么善,是个大好人,好公务员,一定能晋升的。”男士却说:“春节安排值班,也是为了防止你们这样的人出不去,发生意外。”太暖心了。为林管部门的人性化管理点个赞!另外,在我们困在院子里时,看到先我们出来的那三个驴友中的女驴友,站在车边一直在向我们这边望。看到工作人员打开门后他们车走了。
真诚地千恩万谢后走出大门,今天的穿越顺利完成,心情也放松下来。一起往五公里外的停车处走时聊起爬山过程,立刻又沉浸在快乐之中。统一认为今天爬山太值得了,不但遇到了美景,还遇到了好人。真是幸运得只会重复说“幸运”了!
正当我们头顶闪烁星空,高兴地在夜色中往下走了不到一公里时,对面一辆车停了下来,车窗摇开后,先我们下来的男士“领导”热情地说:“我来接你们了,上来一个去取车。”这可太意外了。我们感动地说:“原来是你们啊!你们真是好人!”“我们是要感谢你们的,上来时一直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走才容易了。我就开了那一会儿,累得都坚持不下来。况且,刚才我们也是在大门外遇到好心人的车,才下去取车。”看来大家都是有驴品的好人,让这一趟穿越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也为蛇年登山开个好头!
这也是我时隔六年,又在雪天来到心心念念的光头山,完成穿越,我们用了近十二小时,雪中跋涉二十八公里。为此,必须再说一次:一切值得,太幸运了。更要感谢促成和一路同行的你们!
唯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回来后,有三天时间除了脑袋。浑身都疼,大腿根部更是疼得无法行走。可比起看到的光头山美景,这些都不算什么。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登山,那就再所不惜,只为沿途的风景。
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