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死蝴蝶

沈沐阳 12天前 24

我早晨到办公室,拉开窗帘、打开窗子,意欲通通风。此时,忽然看见不常开的那个窗棱缝里夹着东西,仔细一看,是一只黄蝴蝶。

我把它取出来,拿到了桌子上,发现,它已经死了。头上的一对触角,已经不见踪影。身体业已干枯,两对漂亮的翅膀,显得凌乱。用手轻展,勉强可以展平。美丽对称的花纹,仍清晰可见。手上,就沾满了黄色的粉末,撮嘴一吹,便在晨光中浮游,犹如蝴蝶的灵魂。

我不是一个很容易伤感的人,但看见这只漂亮的死蝴蝶,还是有一点难受。看来,它已经死了很久了。蝴蝶,飞翔于郊外,游戏于花间,成双成对,常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却又为何,单单被夹到了窗棱缝里,就如被夹在电梯门缝里的少女,无可奈何地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它的同伴又在哪里?怎么会分离?是否感觉到了失去的伤悲?

忽然想到胡适的诗句:“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只黄蝴蝶,是否就是那只“忽飞还”的蝴蝶?途中,迷了路,一头撞到了窗棱缝里,就此与它的同伴,阴阳两隔?那么,那只“也无心上天”的蝴蝶呢?是什么造成了它们分道扬镳?

许多秘密,不得而知。

我不是生物学家,这样的秘密,自然破不了。我只能窗里窗外的寻找,看能不能在附近发现另一只蝴蝶,结果一无所获。

也许,蝴蝶进化到今天,也和一些人一样,思想解放了,即使伴侣尸骨未寒,或者还在世间活得好好的,也不影响它另觅新欢。当然,也不排斥这是那只“也无心上天”的蝴蝶,回追得急,以致遭了此祸。而那只“忽飞还”的蝴蝶,早已和其它的搞在了一起。也许,活着的蝴蝶,还不知道这只蝴蝶,已经命赴黄泉,仍在四处苦苦寻找。若是如此,便会动人了。总之,有种种可能,与人世间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人们的心里,蝴蝶,好像一直都是和美好的爱情连在一起的。

庞龙的《两只蝴蝶》歌,即使我这种粗人,也听得心旌摇曳,感觉到了爱情的美好: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生死相爱,生死相依,一路相随,轻快明媚,一路同舞,无怨无悔,感人至深!

这是美得不能再美的情况了。

听着《酒醉的蝴蝶》,又是另一番感受。

还有一种美,却是凄美。

最经典的,莫过于梁祝化蝶的故事。“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秀裙绮褥,化蝶而去。”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爱情,一个忧郁而死,一个跟着堕入坟,二人同化为蝶,生不能在一起,死了却在一起,双憩双飞。据说,这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

但若这就是美好,我不敢苟同,这恐怕有些误导了。误导的结果,就会出现一些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脑壳被门缝夹扁了的疯子。还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是在误导人们去追求所谓的生死恋。

我不懂生死恋。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诱导人去做傻事。美好的爱情是存在的,但美好的爱情是理智的。有一个前提,就是作为肉身的人要能够存在,所谓的爱情,才会有所依附,从而也可以细水长流。动辄死去活来的,那不叫真爱情,那叫自作孽、瞎折腾、害人也害己。真正的爱情,应从爱护自己、他人的血肉之躯开始。世间,除了所谓的爱情外,应该还有许多珍贵的东西值得人去潇洒走一回。失去了爱情,不等于失去了一切。

爱情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走极端,不好。走死路,更不应该。无论男女,都必须要有相对独立的感情和骨架,要有离了谁都能坚强活下去的思想,自己的骨架必须要由自己撑起,不能一身血肉都倒在另一方身上,一旦失去对方,就不能独立、独活,这样,只会爱死自己,别人也会被爱死。双输!

回到这只死蝴蝶上,没有发现另一只蝴蝶,是符合理性逻辑的。若发现另一只蝴蝶也一起死了,虽满足了人们对传统美好爱情的审美判断,但总觉得是在教育人们偏离人生真正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只有一次的生命。

死者长已矣,生着常戚戚。相爱的双方,若一方不幸先去,活着的另一方,不是跟着也去死,而是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的活着,去完成已逝者的遗愿。我认为,这种生死情,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另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种生死捆绑,生死之交,也是在教人们干傻事,也是不应该的,尽管表面上看很悲壮。

除了美好的爱情,蝴蝶,还和许多美好的事情相连。

和友情相连。毛阿敏的《思恋》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蝴蝶如友,友如蝴蝶,轻盈拜访,朋友之情,跃然歌间。

和人生哲理相连。庄周梦蝶的故事,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庄子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力,通过对梦中自己变成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化为自己的事情描写,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他认为人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这是能发人深省的。

和美好的日常生活相连。据说蝴蝶有一万四千多种。各种蝴蝶,常现于人们的眼目。“狂风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蝴蝶在人们尤其是在诗人、儿童的眼里,是轻灵的、美好的。有蝴蝶的生活,如春,也美好无比。

和诗词相连。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都写过与蝴蝶有关的优美诗句。蝴蝶,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而美好的诗句,又美化了人们的心灵。在词方面,还形成了独特的词牌: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共60个字,一般用来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柳永、苏轼、晏殊等,都是这方面的大家,所作,经久不衰。

和民乐相连。如哏德全的葫芦丝独奏《蝴蝶泉边》,闭目欣赏,仿佛身心都到了蝴蝶泉边,蓝天白云,蝴蝶翩翩,泉水清澈,鱼翔浅底,微风拂面,氧气充沛,美女濯足,一身红尘,瞬时褪去,妙不可言。

和科学相连。理论上讲: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概念。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所以,我们要注重初始、注重毫厘。

当然,美丽的蝴蝶,还和其它美好的东西相连,如影视、流行歌曲、小说、书画、建筑、标本、民间工艺等等。

蝴蝶是美的,与它相连的人、事、物,也很美。美,是其共同之处。

但我想,蝴蝶再美,若没有人,美就是多余的。蝴蝶,因人而更美。

透过美丽蝴蝶的时空,眼前的这只黄蝴蝶,说到底,在我的眼里,它不过就是一只死去的黄蝴蝶,美不美,复不复杂,相关的故事多不多,也因人而定。

没有必要难过。

若是庄子,恐怕还会“鼓盆而歌”呢。

我当不了庄子,毕竟,蝴蝶,充斥人们的生活,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承载了人们太多美好的东西。

面对这只死去的黄蝴蝶,我只能默祝:

安息!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