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百里龙腾虎跃的燕山山脉,宛若一幅硕大的山水画卷,迤逦而至于滦州,其势渐微,在滦州境内,大概只有青龙山、白云山盛名,其他的山都是海拔不高,就像燕山吐出的土坷垃。“山不在高”,刘禹锡说,“有仙则名”。但滦州的山,少仙而多历史,如“首阳山”,因响彻了三千年“孤竹国”风而名震。我喜欢这片深藏历史的沃土,曾停车在国道一侧捧起泥土——我想嗅出历史的味道。我不是作秀,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致敬国土。
我本是直奔滦州古城,在其北,与一座不高的山撞个满怀。山名“紫金山”,又名“文笔山”,目测,海拔不足百米,只能算山中侏儒,不能以其峻拔入目。但整座山被“药王”所占,称“药王庙”,是山也是庙,登山入庙吧,我想沾沾药香。唯有此香不以芬芳而弥散,却以深入骨髓之力而医疾。
史书记载,老子出关,“紫气东来”,是否因此而得名“紫金山”,可能有些渊源吧。至于“文笔”,中国以此名山的很多,大约取崇奉文脉之意。中国文化,可注入江湖,也可戴于一山。真的是,面山而非面山,仿佛是让我打开中华文化的册页,山氤香气。
二
医隐山林托迹远,仁昭今古惠民深。
这是药王庙山门的楹联。黑木金字,肃穆庄重。这副楹联,很有品味。托迹,相当于我们普通人说的“寄身”,很有漂泊感。遁处山林,寄身方外,看似无为,却在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在这对偶的词语表达中,精彩呈现,真值得深思。远与近,深与浅,隐与显,昭与昧,我们的古人就是在这些观念中,有了人生的选择。我们的古人,就是在这样看似两个极端中,把握自己,创造了深厚的人生文化。无限的外延,从不会迷失他们的选择。面前这座山,也因此有了文化和哲学的价值。
门内两侧壁上各一幅简笔画,是采药图。一目了然地告诉我,我们的医学起于山野,采自草木。没有细致端详画中人是哪位药王,但让我想到了李时珍采药尝草的经历,一部《本草纲目》,应该藏在两幅壁画的后面。
山根两侧,各建一庙,分别是扁鹊和华佗的塑像。这是中医药的开山鼻祖,鞠躬礼敬吧。他们所居空间极狭,但他们已经留在了其后的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心中,时间终于打败了空间。
未悉数“寻圣台阶”级数,一段陡峭之路,足以让我发生联想。这条台阶直达山巅的“三皇殿”,第一感觉就是登峰造极。药王庙供奉了13位中国古代的药王,这些台阶完全可以说是他们铺设的,登山采药,是每一位药王的经历。
三
被称为“药王鼻祖”的是神农氏,他的精神和贡献只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尝百草”。他著有《神农本草经》,给我们提供了“药食同源”的医学理论,至今还在沿用。想起我居住的那条街边就有一家美容机构,主打的是“食疗美容”的理念,今人依然在受惠于古老的医学。这是另辟蹊径,不在化妆品上兜圈子。神农氏距今大约5-6千年,被后世喻为“农业之神”和“药王”。后来,道家关注,并以药学理论为基础,发展道教理论。道教追求炼丹成仙,主张内外兼修。我赞叹这个教义选择与药学结合,而并非追求虚幻。就像儒教,一开始就是和教育教学结合,从未脱离架空。道教一开始崇信巫术、炼丹,此路不通,他们也转而寻药百草。这代表着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的尝试。相比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5世纪,以及西方所有宗教虚构“上帝”之说,中国的药学与道教,已经开拓了宗教探索的先河。文明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着“古老”的内涵,脚踏台阶,我有着一步百年的感觉,心生一股自豪。一路向上的台阶,永远是中华文明走出的路况。台阶两侧的汉白玉栏杆,镶嵌了这条文明之路,就像在一件珍品上垂着的流苏。我觉得这是滦州人对文明的完美态度,我伸手抚摸,一股药香好像被我打开……
真的不能把那些黄芪、苍术、杜仲等中药只是看作一个个普通的草药名字,每一种草药,都是经过探索而得,例如“杜仲”,据说还是一个叫杜仲的人“服之得道”而给名,任何一种草药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哦,我手上扯着一把伸向栏杆的尚未生绿开花的藤蔓,一山的草仿佛变成了药草。
那些药王,个个都是明星。滦州人的药王庙,就是他们追星的见证。登顶,我遇到一位参拜孙思邈的人,他说自己是医生,路过这里。行医者自有偶像,他于红尘之中,保持一份信仰,令我崇敬。这孙思邈的确与滦州有着难解之缘,于是自唐以后1400余年,人们神化了这位药王,说他“坐虎针龙”,与沙场上“驰马横刀”的英雄无异。最好是在这里怀念一个人,因为他和滦州有关。孙思邈是山西耀县人,属五台山一带,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曾经浪迹滦州,入莲台寺,修道行医,至今寺内还建药王殿,专奉孙思邈像,寺内还存他的孤本《推背图》著作。他提出的“大医精诚”,至今还是从医者的座右铭。宋徽宗封他为“妙应真人”,推崇他的道场。
四
紫金山巅是宏大的三皇殿,这处药王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其后几经修复和重建,基本上无改本貌。明代中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典雅气派。重檐飞翘,俯瞰翠色,上衔游云。红墙绿瓦,画栋雕梁,尤其是彩绘,精致不俗,颇具明代皇家建筑特征与气势。殿外设香炉,香火袅袅,道气氤氲。一池清水,数蟾半露。这让我一下子就弥补了我对蟾蜍的无知。中国文化认为,蟾蜍具有驱邪避害的功能,夜晚,蟾蜍启口,可吞月亮,具有超凡之力。中华文化起初就来自物象启迪,“由象启发”,从而诞生哲学与寓意。
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如果只是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未免笼统。伏羲独创九针与外治法,神农更直接开采草药的先例,黄帝著有《黄帝内经》,开创了系统化医学理论。中华民族的繁衍,一开始就受到疾病的困扰,这些历史人物,选择了“济世救民”的道路,其功可昭日月。三皇殿殿楣高悬“悬壶济世”的匾额,将中国医学的方向,一直指引至今而不衰,而不歪。
一座城,延续传统,给药王设庙,我觉得这是信仰的坚持和重拾,敬天命,远鬼神,尊药王,民生的信仰,是多元的,且有着时代的痕迹。秦代的《日书》就敬畏日神对农业生产的福佑,当我们把握了“光合作用”,农业生产不再成为我们心忧意虑的时候,我们才有了满足更高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信仰。
就像我找到秀才文学这块园地,便把“文学推力”作为创作的信仰。十万文学信徒,相聚“江山”,以笔耕不辍的态度,见证着自己的信仰。在一个文学式微的时代,还以笔耕生活的态度,坚持着文学的方向,我常常被自己感动,也被江山人的精神感动。药王,是生命的信仰;文学是热爱生活的信仰。
五
山不必高,三皇以及那些为人尊敬的药王,只相聚占据了这座紫金山,但在中华民族免受疾患之苦的路上,一直不倒,不矮。反而是,寸土加高,以“济世救民”的精神垒起的山峰,怎么能以海拔来丈量呢。我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人总要信点什么”,这是给我们人生的最好提醒。作家三毛在他的作品说提到:“我们总要信任些什么,譬如春天,譬如缘分,譬如一颗善良的心。”不管怎么样,相信美好,也是信仰,所有的历经,最好应该是在信仰下的体验和追求。
滦州岳王庙,距我老家1000多公里,我不知为何到此,或许闻药香而至吧。这几年,我常常在自驾的路上,我成了游客,不必刻意去往某处,总有风景相遇。这次是从北京昌平的蒙医医院跑到这里,我是慕名“王布和”这个名字而往的,他的一位蒙医,来北京坐诊,他是蒙医传承人,全国十大优秀乡村医生之一。我常常把他和孙思邈联系起来,他是把蒙医和中医结合起来的人,他的信仰是“扳倒疾病”,是大医精诚的缩影。王,是他给自己的汉族姓氏,布和,在蒙语里是“结实”的意思,他行医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的生命结实壮硕。他的药采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也是蒙汉在这个时代共同的“药王”。我外行,只是一个患者,无法评价他,但他一心为病患着想,凡是年逾70岁,首次取药费用减半。大医精诚,我难以评价其“精”,但感受了其诚。针灸、药浴、按摩、拔罐,这些疗法,已经难分出自哪个民族。天佑苍生,总有药王。当下的中国,太多的名医药王,他们繁荣着医药事业,岂是一处药王庙装得下他们的事迹。
真的羡慕那些一生无疾无虞的人,药王,只能成为一道道人文风景,供奉着,欣赏着,作为护佑民生的图腾和神灵。吃五谷杂粮的愿不得病,卖药的愿药生虫。心念药王,善待疾病,药王庙,紫金山,是滦州人对生命的表白,也是他们热爱生命的见证。
站在三皇殿前,我突然想起一段典故。1958年毛泽东视察河北安国县,站在安国的药王庙前问县长焦家驹——药王庙的药王姓什么?焦家驹无言以对,答不上来。
我想,毛泽东所问,并非是要了解“药王”,而是提醒这位地方执政官员,祛病禳灾,关心民生疾苦,也是官员的责任。
六
我查了一下,滦州每年的农历4.28要在药王庙举办庙会,这个日子是唐医药王孙思邈的诞辰日,他们要供奉那些在历史上有过“药王”之称的名医——太师岐伯、太乙雷公、张仲景、葛洪、李时珍……当然,滦州药王庙里的13位药王也赫然在列。
沿着“寻圣台阶”返回。这里的“圣”是“药圣”。至圣、亚圣、文圣、武圣、书圣、医圣、工圣、诗圣、词圣……只要是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创造了最高成就,人们就毫不吝啬地给他冠以“圣”字。这才是中国人历史上的“圣诞”。当然,按照文化学者梁启超的说法,认为“中国圣人有两个半”,条件很苛刻了,他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我觉得就“药圣”而言,能够帮助生民“立命”者都可入圣。
紫金山啊,山不在高,为王而立,为圣而立,但愿紫金氤紫气,漫溢华夏。山虽不高不大,能够列位其上的,其出身可以是凡夫俗子,其功应该是药界称王。
天下安定,始终是我们心中的理想社会目标。天下无贼,仰仗着每个人道德水准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天下无疾,需要更多的白衣天使和药王。真希望滦州紫金山的药王庙成为一座药王博物馆,此后,有更多的药王位列其上,永载史册。愿人人永年安康,又希望药王不再出现,药草生虫。矛盾吗?怪我胡思乱想了。
再观药王庙山门的那副楹联,“惠民”两个字,好像瞬间被放大。所谓的“大医精诚”,原来就是怀着“惠及民生”之心。
对于我来说,惠民,就是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好。
忘了交待一件事。下山时,我采一株紫金山上草,不知草名,也不是什么药草。我是想给自己一点暗示,一个患者,相信药草,不失医治信心,就是对生命的信仰。致敬药王,致敬一个对生命充满信仰的自己!
2025年3月20日原创首发秀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