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素瓣沐冬阳,偏向峰峦/播异香。紫蝶游蜂绕芳蕊,晓风晨露育琼浆。移来银色漫山野,压尽百花傲冷霜。”正是油茶花开的时节,我跟随醉美黄石•灵秀陈贵作家画家采风团一行,走进了大冶陈贵镇南山村三根祠湾。
三根祠湾,这个紧邻大泉沟槽景区的小村庄,因和美乡村建设而闻名遐迩,是大泉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三根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三根祠红色美丽示范村”的仿古门楼,门楼下挑着两挂红红的灯笼,喜庆,亮丽。那门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庄重威严,一种浓浓的仪式感扑面而来。
跨入门楼,门内两侧,绿树如云,青草如毯。右边的树林下,掩映着一处廊腰缦回的仿古长廊。这里是三根祠湾的“党建长廊”所在地,展出了“三根祠湾共同缔造规划效果图”及“三根祠湾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组织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根祠湾有村史馆、知青馆、茶轩、历史长廊等重要文化载体。长廊对面,青檐白墙,墙上有“党建引领、统战同心”八个红色大字。
刷黑了的道路通村达户,宽阔整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气派宽敞;休闲广场、太阳能路灯、垃圾箱等设施一应俱全。依山就势,依路就势,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都用小栅栏围着。小花园里的菊花、月季花、鸡冠花开得正艳,热闹非凡。小菜园里各种各样当季的蔬菜长势欢实,绿意盎然。“一树鲜颜一树黄,晴天煦日尽飘香。”在一户农家的小果园里,几棵橘子树上,黄灿灿的橘子挂满了枝头,犹如一串串珍珠点缀在绿色的枝丫间。刚拐个弯,只见另一户农家的小果园里,一棵高大的枇杷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树上的花朵如繁星点点,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令人陶醉。
苍山如海,层峦如聚,古木参天,竹影摇清,山环水绕。三根祠里好风光!三根祠湾的安静、祥和、和美完全颠覆了我对农村固有的印象。如果不是我事先知道我们参观的是个小山村,我还误以为我走进了一个景区。确实,三根祠湾,她还保持着村庄的原貌,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心地进行了改造,老屋古树留住了悠悠的乡愁,石磨旧瓦成为了精美的点缀。每一家院子里都有不一样的房子,但每一家的院子都是那么的干净整洁。有的院墙上吊着丝瓜、扁豆,有的院墙上绘着民画,有的院墙上书写着格言警句。真的是,一步一景,一院一景!
冬阳煦暖,村庄安详。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我们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竹匾里晒红薯粉和油茶籽。老人看见我们进了院子,忙放下手中的活计,露着笑脸,迎了上来与我们打招呼。老人很健谈,自称姓余,今年76岁了。她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一边开怀大笑,老人的笑容也感染着我们,我们也不由得笑起来,随行的摄影师定格下了这美好的一幕。
在三根祠里,我们与古樟神交,与翠竹握手,与红枫对视,与鸟唱和。徜徉村中,环境清幽,民风淳厚,田园风光别具特色,让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说起村里的变化,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石婧滔滔不绝:“这些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庭院又干净。大伙儿的精神面貌好了,小广场上可以跳广场舞,还可以在同心亭里议事、看书、喝茶。因为靠近大泉沟景区,有很多人还吃上了旅游饭,乡亲们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头脑……”
“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在村庄的后山,那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茶花,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团团簇簇,层层叠叠,如雪如玉。漫山流动的素白,犹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把连绵的青山装扮得分外美丽。一树油茶花就是一片美丽的山色,一树油茶籽就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在南山脚下、在三根祠湾,油茶一边开花,一边结果,回报着这片丰饶的土地。
三根祠湾不仅风光好,她的人文底蕴也非常深厚。三根祠的村史馆是这个村庄最丰富的表情,她不仅记录着这个村庄的农耕基因,也讲述着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三根祠的血水塘纪念碑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她不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更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根祠湾的知青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特色之一。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插队点,知青们在这里建设了3000亩的林场和2000亩的茶场。如今,伴随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东风,昔日知青点的记忆与活力被唤醒,三根祠成为了一个集红色旅游、知青文化展示和乡村旅游一体的美丽乡村。
从村史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曾几何时,三根祠湾还是个“脏、乱、差”的小山村。村子里鸡鸭豚鹅到处乱跑,垃圾杂物满地都是,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村容村貌实在惨不忍睹。乘着共同缔造的东风,这个位于南山脚下的小村庄,以乡村自然环境为依托,充分了解村民生活所需,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一评、共享”,推进红色文旅开发、知青场馆建设、村史馆建设,留下乡愁记忆、打造村庄景点、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共同缔造”中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三根祠,一个“山脉高悬摩诘画,泉声低唱杜陵诗”的好地方,她不仅“面子”美,“里子”更美;她的“面子”美在名副其实,她的“里子”美在实实在在。
和美乡村入画来。质朴的三根祠人,美丽的三根祠湾,张开双臂,欢迎您们的到来!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