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动笔之先,我先要悄悄吟唱几句“常德丝弦”——十美堂是个好地方哟,依儿哟依儿哟,依儿依儿依儿呀依哟……
十美堂,确实是个非常美丽、都想去看一看、去乐一乐,且越看越感兴趣越觉得是有许多的宝藏、值得深挖的好地方。
今年三月十二号,我与常德鼎城网宣协会的领导和会员,一同来到了鼎城区十美堂镇,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红色采风活动。回家已经好几天了,这几天下雨温度低,家里有刚出生的仔猪和刚断奶的小猪要照料。“想畜生钱,围畜生转”,得细心照顾。加上我二伯去世又回了趟娘家,始终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写一写这次的活动事宜,真有些不好意思,也生怕感觉消失,故事老去。尽管第二天用零散时间,东拼西凑写了几行现代诗,还是觉得不足以表达我对十美堂的赞美之情。
我这是第二次去十美堂。第一次去,也是三月油菜花开正盛时,应市诗词学会老领导周则强会长的邀请,与我镇的一些离退休干部去看油菜花海。我老公不止一次问我,说我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与有文化上档次的党员、退休干部在一块活动,自在吗?说实话,开始很不自在,但几次下来,觉得这些党员干部很好相处,拘谨也就少了许多。再说,好的风景,好的去处,谁也没有规定身份,我参与其中,自得快乐,有什么不好的。
如果上次去十美堂给我的印象是用“很不错”来形容,这次给我的只能是震惊震撼了,因为再也找不出其他可以表达内心产生波澜起伏的词语。
二
上午十点,坐着大巴准时来到贵地,我们首先走进十美堂镇会议大厅,听取了“鼎城区十美堂镇文联、网宣、诗词工作交流会”的报告。镇领导,镇诗词分会负责人,市诗词学会领导,区诗词协会领导,诗词学会的老领导等分别发言讲话。让大家对十美堂镇的各项各业、对这里的风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这么多的文化人齐聚这里,还要宣介一番,可见其影响力。
两个小时的会议后,便是吃午饭。
吃饭地点在“金凤农庄”。这个农庄也是鼎城网宣协会五星会员、十美堂诗词分会副会长范银枝老师开办的。我们在农庄前刚下车,便发现八张大圆桌已经摆好,每个桌上还放着一个精致的酒坛,桌上的五个炉子炖钵菜已经在冒着热气。一些香味毫不客气径直钻进大家的鼻孔,挑逗人们的神经。这种特殊的迎接方式,我们还没入座,已经是醉飘飘了。桌上的菜围了一圈,菜盘没地方放了,服务员竟还在端。
范老师非常兴奋地在桌子前转来转去说:吃饭的米,是从十美堂的田间长出来的;桌子上的酒,是德龙酒业的酒,也是十美堂人、是诗词爱好者亲自酿制的纯粮食酒;桌上的菜,无论荤素,都是十美堂人亲自养殖种植出来,大家可以放心吃,尽情喝,都是乡村风味,无公害纯绿色食品。闻着飘出来的香,看着红白青绿的养眼菜品,加上有的人起得早,赶时间,还没有吃早餐,此时的肚子空着。大家再也无法矜持,已经迫不及待拿筷子拿碗了。
饭,香软;鸡,鲜嫩;鱼,清纯;豆腐,白酥;腌菜,酸脆;蔬菜,青绿……食欲直接飙升,吃吧,再较劲,肚子可不干了!
十美堂的领导,区网宣的领导,一波一波地桌桌敬酒。看着同桌的人都起身端起酒杯,弄得不喝酒、又不懂这些礼节的我手足无措。我麻利地赶紧拿个空杯子,舀点汤,迅速站起身举着杯子,表示礼貌。请原谅,我就是个土包子,接触的人也是农民居多,在农村的酒席上吃饭就是吃饭,喝酒就是径直喝,没有客套。这种场合我是纯小白,真不懂这些桌子上的客套规矩。此时,我感觉可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还要搞笑。还好,他们的眼光都很柔和,到底是有品味的文化人。
三
吃罢饭,稍许休息,我们便在斜风细雨的陪同下来紫流村——这是个有着红色文化基因、有着历史底蕴的地方。这里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常德市鼎城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常德农民运动‘二五’减租斗争遗址”。二五减租,是减少地租额25%的简称,也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土地革命政策。据区诗词协会负责人、十美堂诗词分会副会长熊老师介绍,曾经这里的农民运动和全国的一样,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天福垸(十美堂)的几万亩土地由大地主霸占,他们“横草不扯,直草不拔”靠收高租发横财,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农民一年下来,粮食全部交给他们也不够,还越欠越多。特别是1942年水灾,农民更是苦不堪言。在地下党孙中原和孙复原的带领下,积极发动群众,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积极分子,通过多次的斗争,农民终于得到实惠,条件明显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一段农村革命史,就这样直观地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些为了农民利益而挺身的人,依然站在时空中,被后人怀念着。
接着,我们马不停蹄来到鸟儿洲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望着一望无涯的河水,在蒙蒙细雨中更显得妩媚动人,让人怜爱。这是一条有太多故事的河,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我了解不深,细节不明。只感觉这深深的河水,正向大家说着什么。我们此时就就只是享受了。同行的人,在岸边的船板上摆弄者姿势,要将鸟儿洲与自己同框保存,在自己相册里留下足迹。
我私问同行者,这河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行者也是一头雾水。还是问当地内行人吧。我与附近的一位老人攀谈了几句。原来十美堂的鸟儿洲,由沙潮河、牛儿湖、水产养殖场、稻田和周边河堤组成。以沙潮河(即澧水古洪道)为主体,连接澧水和牛儿湖,总面积1641公顷。他说,现在每当夏日来临,这里每年会来很多的游客,2000多亩碧绿的荷塘,绿出了景区“湘莲之香”的美誉。呈现出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很是壮观。我笑问,您还会吟诗啊。他笑说,这里的人都会吟几句诗,十美堂镇“诗词之乡”可不是浪得虚名。他接着说:“可惜了,这个时候看不到荷花,”顿了顿又说,“你们也没有白来,此时的油菜花尽管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盛开,这种朦胧美也够大家观赏,可以弥补一些遗憾。”
还没说上几句,同行者已走远。时间紧,我不能掉队。
大家都迫不及待看油菜花了。
我不得不佩服这里老百姓的热情好客。下着雨,见有人来往,也要将家里的特产赶紧张罗在大雨伞下:渣辣椒、辣萝卜、剁腌菜、榨菜、风干锋儿菜、野藠果等,全是地方特产。他们要让城里人将十美堂带些回家,让亲友也品尝到十美堂的风味食材。
我一直是与诗词协会负责人胡老师等同行。胡老师住城里,对这些菜都是很稀奇。一会儿,她手上提了几个袋子,还笑笑嘻嘻要给我一些。我住农村,她们卖的这些我不陌生,家里也有一些,虽然没这里的品种多。她还买了荸荠,非要分我一些,盛情难却,我只能接受。
此时的油菜,离全盛只差一个太阳。其实,协会领导是算准日期的,3月12号,又是植树节,万物复苏,阳气上涨。如果有太阳,今天上千亩的油菜黄花景观,肯定会让大家疯狂,让这些退休的文化人也无法冷静。只是今天阴雨连绵,大雨小雨不断,部分花朵呈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让城里人目睹油菜开花的经过,也是一次盛事。无疑增添了花的妖,蕊的魅。一点也不影响大家观赏的热情。今天都变成只有十八岁了,举着伞,对着油菜花兴奋地闻着、吻着、做拥抱状、做跳跃态,在花海的廊中摆着浪着,笑着拍着。今天的伞倒还成了大家的道具,给这次采风增添了更多的风景。
我也吟诗一首,助助兴:十美堂中金浪盈,佳人簪蕊韵生成。菜花千亩迎风笑,不负春光不负卿。
四
接着我们来到了德龙酒业,这里的酒是用传统的土方法酿造出来的粮食酒。李老板承诺,都是他亲手操办,没有任何的添加剂。只见家里陈酒佳酿,摆满了大缸小缸,大坛小坛,且都标有年月、酒精度、价格等。老板拿出酒坛酒杯还要给在场的人品尝。喝酒的人,吃午饭时已经尝了。盛情难却,大伙举杯抱坛做状,应景唱起了《红高粱》插曲:“……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哈哈哈……”动作夸张、笑声高亢地在酒坊久久回荡。
今天的雨,很是热情,就像十美堂人一样,一直紧跟脚步。大家摇摆着花伞来到兴镇社区“群众艺术展示馆”。进馆便是眼前一亮,只见到处墙壁上挂满了若干诗词作品、书法艺术作品。署名作者有的熟悉,是诗词学会里的老会友,也是十美堂人。农村的文化氛围这样浓,真的不多见。
十美堂确实是块风水宝地,出人才。
更让我震惊的是一本毛笔手抄书,密密麻麻抄了大概有上百篇的戏剧作品。作者是本土民间戏曲爱好者聂其山先生。他曾获得“鼎城民间艺人”的光荣称号。他和享有国务院津贴的黄士元先生,还一起合作过笑进中南海的《嘻队长》。据介绍,他为《嘻队长》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修改意见,他本人还是嘻队长中的原型。支书说,聂其山唱戏的瘾非常大,一日不唱心情便不畅。京剧、汉戏、地方小调等无所不能。他从艺七十年,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开拓、合作、超越、奉献”四大宝贵精神。尽管他在几年前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本厚厚的剧本,是他的精神传承,永远是十美堂人的骄傲,是鼎城是湖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
五
采风内容还有不少,很多都没来得及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又不得不去追到下个地点约会。因此我写的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毫无章法。
最后,是回程前的演出。这样的演出真的是别开生面,我肯定是要记一辈子的。
演出地点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童家四合院的天井露天里举行。由十美堂的金牌节目主持人蔡文勋老师和十美堂诗词分会副会长熊月华老师主持。节目,最多就是平时练习过,根本没有进行过彩排,都是临时发挥。二十多个节目,由十美堂人和参加采风的诗词学会的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因为要与雨水和解,次序时刻打乱。大概有十多分钟没下雨时,由十美堂的美女们表演鼓舞。据说他们这班鼓舞队经常下乡到处演出,附近的红白喜事都会邀请他们,生意很红火,常常好几处同时请,忙不过来。当然今天是免费。他们的鼓舞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给人一种奋进向上积极进取的动力。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肢体动作与吹弹说唱配合着进行,真实令人大开眼界。鼎城区老年大学的金嗓子金老师的歌声,在老年大学另外两老师的伴奏下,在淅淅沥沥的雨水声的和鸣中,室外的油菜花和蚕豆花等都屏气凝神地听得津津有味。市诗词学会的雷会长在绵绵细雨中深情地朗诵了毛泽东的诗词。鼎城诗词学会会长龚会长即兴演唱《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全场打拍子互动。黄书记、皮会长、张老师、朱老师等等,吹的唱的诵的,现代版、京剧。唱歌、电吹管等,都是举着伞,雨水凑热闹多份伴奏完成。最后所有人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也在雨水的见证下落下帷幕。
这次采风活动,在“风雨兼程”中进行,感觉个个都是收获满满,回家的路上已经有快手老师就写出了诗词发群里。真佩服这些老师的活跃思维,佩服他们的饱读诗书。这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本事,我是自愧不如,是鸭在鹅里面跑的感觉。你们看吧,我绞尽脑汁写了几天才写出这篇流水账拙文。羡慕他们已经写好多首质量上乘的诗词赋曲了。
我不单是要加油,还要加盐才行。
有时候觉得这样的活动就像流水账,其实,人的情绪好,即使是行程如流水,也是有滋有味的,就连撒空偷闲的时间都没有呢。文化和风景相撞,感情和乡愁相遇,一定会生出每篇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