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情 (散文)

韩熙羽 17天前 20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到东莞已经生活了2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已经逐渐熟悉并习惯了南方的饮食,但有一种美食——饺子,在我心目中是任何美食都无法取代的。逢年过节时,第一时间浮现在我脑海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包饺子。这已经是我多年的习惯。饺子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包裹着无尽的滋味、承载着温暖的情怀。

一、娘家的水饺

水饺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最好最香最难忘的美食。每次包饺子,过去的许多情景总会浮现在眼前,仿佛时光倒流,让我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厨房。

包饺子是母亲手把手教会我的。母亲包饺子又快又好看。起初,她先告诉我怎样包,然后拿起饺子皮让我边看边学。母亲把饺子皮托在左手心上,然后右手夹一筷子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正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一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熟练的一捏,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可爱极了。我小心翼翼地跟着母亲动起手来,最后一下,把饺子皮的两端往中间一合,使劲一捏,不料,馅儿从侧面露出一股。母亲笑着说:“你的手劲太大啦!饺子边稍微用点劲,中间有菜的地方不要捏的太狠。”

看着我包的像蛤蟆张嘴似的饺子,我很难为情!母亲于是又拿起一个饺子皮递到我手里,说:“再试试,哪里有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人,谁都是从不会到学会的。你随便包,多包几个就会了。”

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

擀饺子皮是我跟着姐姐学会的。姐姐比我大两岁,她很早就学会了擀皮。她擀的皮又圆又薄,母亲常夸奖她。我心里很不服气,争着要擀皮,可怎么也学不会她的样子。她拿起一个小面饼用手压扁,接着用一只手压在擀面杖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面饼的边缘,随着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动着,面饼也随着手指作圆形运动,很快一个圆形的薄薄的饺子皮就擀好了。我模仿她的每一个动作,可擀出来的皮总是歪歪扭扭,薄的薄,厚的厚,不堪入目。父亲看到我失望的样子,总是笑呵呵地鼓励我说:“一回生二回熟,多学几次你也会成高手的。”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擀面皮技术,直到母亲夸我比姐姐擀皮还快还好看时,我才心满意足了。

此后,我家包饺子的场面可热闹啦!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忙碌起来,和面的、剁馅的、擀皮的、包饺子的,捣蒜和蒜泥辣子水的,我们分工明确,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父亲边拉风箱边给灶堂里夹煤块,火苗映红了父亲的笑脸。母亲很快将饺子下在锅里。随着水温的上升,锅底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然后逐渐增多,水面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白雾。很快地,饺子在沸水中翻滚,皮儿渐渐变得透明,隐约透出内馅的颜色。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儿,饺子的香气随着蒸汽飘散开来,弥漫在整个厨房。

饺子出锅后,全家人围坐在暖暖的热炕小桌边,蘸着醋和蒜泥,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暖暖的,觉得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上演,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传统。

后来,我远离故乡来到东莞,我们很少回老家过年。每逢暑假回家,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母亲那里,热闹非凡。母亲总是“进门饺子出门面”,她把所有离别的思念都揉进了面团里,擀成了薄薄的皮,包进了满满的馅。饺子是她迎接我们回家的方式,而细细长长的面条则是她送别我们的仪式。每一次离别,母亲总是默默地在厨房忙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心中的不舍稍微减轻一些。她知道,我们终究要离开,但她希望,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能记得家的味道,记得那份深深的牵挂。

二、婆家的蒸饺

结婚后,我和爱人每年回老家,都会吃到一种与水饺不同做法的蒲城蒸饺。

蒲城蒸饺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也是婆婆最拿手最喜欢做给我们吃的好饭。跟着婆婆,我学会了做蒲城蒸饺!

做蒲城蒸饺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它包括烫面、配馅、揉面、擀皮、包馅、蒸制等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首先,是烫面,要先将大肉放在大锅里煮到五六成熟后捞出,然后用煮肉的汤烫面。烫面时,水不能多,也不能少,适量的温度适量的肉汤烫出来的面才柔软劲道,富有弹性;

其次,是配馅,这是蒸饺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蒸饺讲究原汁原味,口感鲜嫩,所以将前面烫面捞出来的肉晾凉后剁碎,再配上鲜嫩的韭菜或者花白,或者用韭菜加南瓜,再加上泡好切碎的粉条,最后再加一定比例的油盐酱及椒面等调料搅匀即可。

接下来,是揉面、擀皮和包馅。婆婆说,揉面要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擀皮要注意中间略厚,四周薄而且要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饺子才会透明;包馅,要将调好的馅料放在擀好的皮中间,尽量使中间鼓起来,然后将面皮对折捏一层边,最后再加一层褶子。婆婆包的蒸饺非常精致,褶子均匀,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包好的码得非常整齐有序的饺子放入蒸笼中,蒸制25分钟就熟了。

“趁热吃。蒸饺你们在外面很难吃到。”每年回到家,将热气腾腾的蒸饺端上桌后,婆婆总是这样说。看着晶莹易透的蒸饺,我们贪婪地吃着,一个接一个,皮薄馅大,汤汁四溢,口齿留香。婆婆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说不尽的满足。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只剩下蒸饺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三、儿媳的水煎饺

儿子结婚后不久的一天,我无意中看到我闺蜜发在朋友圈里的图片——金黄酥脆的水煎饺,煞是羡慕。我也想学水煎饺的做法,于是准备发信息求教,不料站在我旁边的儿媳轻声说道:“妈,让我来尝试一下吧!我虽然没有做过,但在网上看到过。咱们先试试再说。”

看到儿媳很热情很认真的样子,我立刻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说干就干,立刻动手包起饺子来。

包好饺子后,儿媳按照网上蒸饺的做法和步骤开始操作。

她先在平底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用中火加热;预热平底锅后,她将饺子等距离环绕锅边整齐有序地摆放好,用了大约2-3分钟的时间,将饺子煎至底部呈金黄色;然后她非常利索地给锅中倒入大约到饺子三分之一高度的适量的水,再盖上锅盖,调至中小火,让饺子蒸煮;当平底锅里的水快蒸发完时,她打开锅盖,让剩余的水分蒸发,使饺子底部再次变得酥脆;出锅前,她再倒入两个打好搅匀的鸡蛋做点缀,鸡蛋在锅底先散开,然后像一朵盛开的太阳花一样将12个饺子连接起来,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金色纱网,她立刻关火。

看着儿媳娴熟老道的手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儿媳善良纯朴知性,进入新家,她每一次花时间做出的泡芙、蛋糕、寿司等美食都让我眼前一亮,喜出望外。

“水饺煎好啦,大家尝尝!”儿媳将煎好的饺子端上饭桌。看着底部金黄酥脆,上部却依旧保持着柔软的白皙,层次分明,仿佛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似的水饺煎,我大开眼界,佩服至极!若非亲眼所见,我还以为眼前的水煎饺是出自那位专业大厨师的杰作呢!

儿媳的水煎饺,咬一口,外焦里嫩,带着一丝独特的香气。那是她用心琢磨出的手艺,是她融入新家的心意。她每一次尝试做出花样不同的美食,都是她对家庭的付出与努力,是新时代女性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能拥有如此知书达礼,心灵手巧的儿媳是我们全家的福气,我这样想着,心里充满了欣慰和感激!

吃饺子,品的是味道,更是那份难得的亲情。无论是娘家的水饺,婆家的蒸饺,还是儿媳的水煎饺,每一种饺子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故事。它们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家的象征,是亲情的纽带,是爱的传承。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饺子的味道都始终如一,温暖着我们家每个人的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品尝一顿饺子,感受那种大家庭亲人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但每当想起那些熟悉的味道,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味道,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深情。

饺子,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吃在肚里暖在心里!它永远是我心中的至爱!

厨房烟火味,美食暖人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愿每一口饺子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与温暖。

2025年3月15日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