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月初的一天早晨,阳光明媚,先期来到海南过冬的贵阳好友杨勤伟打电话邀我去他住的地方游玩。他说那里环境舒适,还能吃上他在楼顶种的新鲜蔬菜。我和妻子欣然应允,从自己居住的三亚吉阳中村出发,直奔而去。
杨勤伟一家居住在三亚市天涯区天涯小镇,距离我们居住地约二十多公里。我和妻子一起走出居住小区,穿过田坝,来到离田坝西面数百米远的公路边,坐上班车,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刚一下车,眼尖的妻子就看见老杨两口子站在公路对面的小区门口向我们招手。他乡遇故知,让人喜不自胜,老杨两口子满脸笑容,热情地迎了上来,拉着我们的手问长问短。然后老杨转身用手一指,给我们介绍说,他们就住在小区里第一栋房子的顶楼。
正如杨勤伟所说,这里离公路挺近,坐车方便。加之小区属于三亚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确适宜居住。进家不久,杨勤伟夫妇就带着我们来到楼顶上,参观他们种植的蔬菜。哇塞,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楼顶足有五六十个平方宽,四边是半人高的围墙,周边没有遮挡物,楼顶四周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泡沫箱和一些废弃的盆子,里面栽种着西红柿、白菜、蒜、葱等蔬菜,长得郁郁葱葱,赤橙黄绿,让人煞是喜欢。
一开始,我以为这些东西是房东家的,或是原租房人留下的,杨勤伟家住进来后,半路捡干柴,顺势而成。同时,我还知道他老伴患有肺气肿,不能劳累。就拍了一下老杨肩膀,脱口而出,你们家真历害,不仅能找一个好地方居住,还能坐享其成,拥有这么好的场地种菜,简直就是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话说。老杨一听,一阵哈哈大笑后说,天上岂能掉馅饼,你弄错了。这些,全是我们来后,自己动手,辛苦劳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取得的收获。
随后,杨勤伟一五一十告诉我,这些泡沫箱是他花钱从废品收购点买来的,泥土是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小区外的田地里一袋一袋扛上来的。种菜条件具备后,自己又到集市上买来菜苗栽种。之后,他定期浇水施肥,精心管理。老杨还说,海南冬季如春,气候稳定,适宜蔬菜生产。种上菜后,看到这些蔬菜一天一个样,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那天,杨勤伟摘来自种的蔬菜,炒了几个家乡菜招待我们。吃饭时,老杨妻子告诉我们,说起老杨喜欢种菜,功劳还应归功于我们。你看,去年春节前,我俩去你们住的地方玩耍时,看到你两口子在田坝里种的菜又多又好,走时还摘了不少送给我们,羡慕不得了。回来后一直想种菜,又找不到地方。今年来海南后,看到这楼顶闲着也是闲着,就起了种菜的念头。
说着说着,老杨夫妇又寻问起我们今年种菜的情况。我和妻子摇头回答说,临来三亚时,到集市上买了许多种菜种带来,本想来后,像去年那样,租一块地种菜。谁知来了后,去年那片田坝已被几户种菜大户整体承包,统一规划种植,我俩的种菜计划就变成了泡影。
二
返回的路上,妻子对我说,对了,租房时,房东不是说,我们居住的楼顶上可用来晒衣服、被子或弄几个盆子栽点菜吗?要是像杨勤伟那样,充分把房顶利用起来,也能种菜呀。唉,就是搬泥土太费劲。不过,种点菜,不仅看着舒心,还能在忙来紧去时,图个方便。没事时,给它们浇水、除草、松土啥的,又能锻炼身体。这样一来,好比一石砸死三只鸟——一举多得。我一边听,一边开着玩笑说:你这人就像我肚里的蛔虫,我想啥都知道。不瞒你说,当我第一眼看到老杨在楼顶上种的菜时,心里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只是没说出来而也。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回到住地第二天,我就到不远处的小区废品收购点购买了十多只旧泡沫箱,清洗干净,在底部打上洞,摆放在楼顶墙边。随后找了几只编织袋,到小区门前的田坝里装上肥沃的泥土,随即请开车来此过冬的好友冷向东帮忙,用他车子将泥土拉到我居住的院子里。然后找来两只胶桶、木捧,妻子用铁铲将袋里泥土铲出来,分装在桶里,我用小时候在老家水井里挑水的办法,一担一担将它们挑到四楼房顶上。
刚开始挑第一、二担时,一口气就挑到了楼顶,接下来就感到力不从心,挑着上一层楼就要停下来歇会儿,累得大汗淋漓,汗如雨下。我心想,这活太苦太累了,自己也是年愈花甲的老人,哪能受得了,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干了。这时,我脑子里突然回想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去山东泰安培训,空闲时去泰山旅游,看到那些挑山工为了赚钱营生,担着八九十斤重的物品,从山脚爬上山顶,一步步艰难行走的情景。心想他们成年累月都是那样,那才叫辛苦。再说老杨年长我五岁有多,他都能干,自己为啥不行。就这样,通过连续三天的艰苦劳动,终于把上千斤泥土全挑上楼顶。然后将土拌细,把复合肥混合在土中,搅拌均匀,再一一装入泡沫箱里。
接下来,我和妻子去田坝种菜的农户土里,购买了适宜泡沫箱种植的辣椒、茄子、西红柿和葱等,把它们一一分栽在泡沫箱里。然后又分别在剩下的箱里撒了生菜、芹菜、菠菜等种子。妻子见我栽得密密麻麻,没做到沟直窝匀,就对我说,这箱里种菜和地里一样,一定要让它通风透气,互不遮挡阳光,这样,才有利于它们生长。我知道,种菜是妻子的拿手戏,就照着她的样子,一株株地把菜苗栽好。妻子看我栽得像模像样,不停地夸我灵巧能干,不愧是农民的儿子。
三分种,七分管,菜苗移栽和撒种后,我们每天都把适宜蔬菜生长的剩汤剩菜留存下来,将其与水混合后,用来浇菜。还适时给它们浇水、除草、追肥。每天早晚或饭后茶余,都会上楼顶去看看,像护理小孩一般,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呵护它们,管理好它们。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月,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发亮,尤其是那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香葱,像一队队士兵在练兵场上昂首挺胸,等待首长检阅……这一箱箱成熟的蔬菜,不正是自己辛苦劳动的收获和回报。看着它们,我心里犹如喝了蜜糖一般,甜滋滋的。
三
说实话,我们居住的小区离市区较远,每天早晨,在两公里远的村场口有一个临时卖菜点,过了中午就看不到卖菜的了,买菜极为不便。而自己在楼顶上种的菜不仅新鲜环保,吃着放心,还让我们省心省事。我和妻子把这箱吃完了,就吃那箱,吃完了又及时补种。这菜足够我俩吃了,几乎不用去菜市场买菜。
更让人欣慰的是楼顶上种的蔬菜不光解决了不少难题,还派上了大用场。有一天,我和妻子跟团参加海南环城两日游,回来已是晚上了,旅行团未安排夜餐。回来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妻子赶忙去楼顶菜箱里揪了一把白菜和香葱,煮了一碗面条,吃起来可香了。
又一次,在三亚市区居住的几个好友来看望我们,我想到大家在异地相聚不容易,准备到离住处十多公里远的乐天城,找一家餐馆请他们吃饭,可都说太远,不愿去,说楼顶上的菜只让他们饱了眼福,还没饱口福呢,加之好久没吃上妻子做的家常菜了。妻子是个热心人,立马从楼顶摘来蔬菜,做了几个美味可口的家常菜。大家一边吃,一边夸妻子做的菜又脆又香,口感极好。妻子赶忙用手指了指我,对大家说,常言讲: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没有他把泥土担上去,你们哪能吃得上这样新鲜的蔬菜,这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啊。
妻子古道热肠,看到别的人家没菜吃,就主动把自己种的菜摘来送人。我家一楼住着来自贵州遵义的一对年愈古稀的老人,男的患有肺气肿,女的脚有残疾,行走不便。妻子看他们外出买菜困难,就时常给他们摘些蔬菜送去,两位老人十分感激。还说他们亲眼看我担泥土上楼,可辛苦了,又没帮上啥忙,哪能白白享受,说啥也要付钱给我们。妻子笑着回答说,气力是个怪,用了它还在。没啥,同住一起就是缘分,就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哪能收钱嘛。
又说有一天,居住在小区不远的贵州老乡徐文友闻讯来到我们种菜的楼顶,特意来学习取经。当他来到楼顶,看到我家种的蔬菜后,对我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能把这么重的泥土搬上楼顶,把菜种得这么好,值得学习。他说他们家住在一楼,门口有一个大院子,院子边也可用箱子装土栽种蔬菜,还不用费这么大的劲,回去后就照着胡芦画瓢,一定要把菜种好。
一传十,十传百,小区周边的许多人听说后,都跑到我们居住的房顶来参观,向我和妻子讨教种菜的方法和经验。不久,来这里过冬的老乡们纷纷行动起来,充分利用房顶、阳台、院子边的空地种起了箱式蔬菜,他们一个个在享受海南温暖阳光的同时,又能让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实有趣,成天犹如钥匙挂胸口——开心。
如今,在楼顶种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收获的不只是蔬菜,更是一种满足和喜悦。不用说,我们打算明年还来这里,还在这里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