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遇书圣(征文·散文)

沈凌轩 2月前 11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我拿起一支毛笔,蘸了清水,在一块石板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随着笔颖移动,一笔一划,点横竖折提撇捺,清晰的字体,在石板上一字一字地展示出来。

我写字的地方,在绍兴兰亭景区的十八缸景点。一堵影壁墙上,有一个大大的“之”字,摘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影壁墙前,排列着十八个习字坪,各有一口大水缸,十八个写字台,每个写字台上,各有一支毛笔,供书法爱好者临摹习字用。我提笔书写之前,已经有两个年轻人,各自提笔,在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我也算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正是受了他们的启发。我也提起笔来,认真书写。

1673年前,书圣王羲之和许多文人贤士在此修禊,他们开怀畅饮,各自吟诗作赋,合辑成《兰亭集》,并由王羲之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我挥笔书写的字,就是《兰亭集序》开头的文字。

我当然知道,我所写的字,跟书圣的字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无疑是班门弄斧,但是,我不揣冒昧,斗胆提笔书写,不是逞能,而是在这特殊的地方,通过亲笔书写这种仪式,表达对书圣的敬仰,对中国毛笔文字的敬仰。

十八缸景点,濒临曲水流觞。一条“之”字形曲水,在茂林修竹之间,清流急湍,曲折蜿蜒,倾耳静听,如有丝竹管弦之声,“间关莺语花底滑”,隐隐约约,似有若无。曲水流觞周围,鹅池,兰亭碑亭,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一应景点,环列左右。

放眼远望,重峦叠嶂,环伺四周,虽然是寒冬,毕竟地处江南,又天气晴朗,虽有萧瑟凋零之气,却山色依然葱绿,茂林修竹,依然墨绿。南邻一条河,河水汤汤,川流不息,是鹅池和曲水流觞的不尽水源。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确实是真实写照。

流觞亭旁,有一大型壁画,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王羲之和其他四十二人修禊于兰亭的场景。参加之人,除了王羲之的五个儿子,还有东晋政治家名士书法家谢安及其弟谢万,有东晋文学家书法家是玄言诗代表作家孙绰等人,真的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凝视壁画,我仿佛穿越时光,看到当年盛景。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繁茂青翠,绿草漫坡,花色斑斓,清流激荡,潺潺湲湲。四十三位文人贤士,在曲水流觞旁,放浪形骸,觥筹交错,酣畅淋漓,“畅叙情怀”,无所禁忌。

兴致所至,有一人提议:“美景美酒共醉人,如果不吟诗作赋,岂不辜负大好时光?”

在场众人,纷纷响应,大家现场挥笔,吟诗作赋,然后,陆陆续续,依次诵读,每个人诵读之后,众人纷纷点评。

众人诵读完毕,一致商定,要将大家的诗作吧编撰成诗集,命名为《兰亭集》,并一致推举王羲之为之作序。一再谦让之后,王羲之略加沉吟,然后提笔,如行云流水般,很快,就完成了324字的《兰亭集序》短文。

修禊习俗,源自周朝,每年阳春三月,人们来到水边,进行祭祀沐浴等活动,以祈求消除疾病和灾难,保佑身体健康和平安。到魏晋时期,修禊活动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祛灾祈福功能,还与文人雅士的聚会宴饮赋诗等活动融合一体,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的社交活动,最著名的,就属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修禊。

魏晋时期的修禊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它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独特见解,追求自由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是魏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象征。

王羲之和其他四十二人的这次修禊活动,之所以能成为魏晋文人修禊活动的典范,流传至今,正是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是一篇优美散文,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至今无人超越,才能在当时广为流传,并流传后世。

游览之间,天色愈加清朗,山色愈加清新,流水愈加清碧,空气愈加清爽,更让人心旷神怡。在这一派清新山水间,曲水流觞之间,心灵与书圣王羲之及其他文人贤士一起修禊,“游目骋怀”,极视觉之所欲,“信可乐也”。

和鹅池隔河相对,兰亭书法博物馆巍然矗立,现代手法与传统坡屋面相结合,翘檐挑角,三层,绍兴台门式建筑风格,灰色调为主,整体建筑形式,与兰亭及周边风貌和兰亭文化内涵相互协调,大气,简约,雅致。

博物馆内,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中心主题,通过影视图片碑刻实物等,展示了17块涉及兰亭艺事的碑刻复制品,《兰亭序》摹本复制品,还有瓷砚艺术馆,有明代永乐年间“曲水流觞图”拓片——流觞亭旁的壁画与此相同。我仔细审视了17块碑刻,模仿王羲之原作的,诸如元赵孟頫临定武兰亭序、清郑板桥临兰亭序、明王铎临兰亭序、唐褚遂良摹兰亭序等,各有千秋,然而,无一人能超越王羲之原作的。

仔细审视,《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名副其实。

其笔法丰富多变,藏露结合,中侧锋兼用,笔画或轻盈流畅,或凝重厚实,体现了极高的书写技巧。在结体上,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呼应连贯,形成自然和谐的美感。

王羲之之前,中国书法行书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行笔还比较拘谨,风格还比较质朴。《兰亭序》横空出世,将行书的艺术表现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其笔法精湛,笔画形态丰富多样,如点画的细腻变化、线条的流畅优美,展现了行书独特的魅力。其风格平和自然、潇洒飘逸,充满了文人气息。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多元思想活跃的时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情和审美,更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以及追求自由超脱世外的精神风貌,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元素。

本来,前两天,我已经瞻仰过地处绍兴城里的书圣故居,就觉得地处绍兴市西南部距离绍兴市区大约13公里的兰亭景区游不游都可以,但是,一位网约车师傅提醒我,兰亭景区,是王羲之当年和文人贤士修禊的地方,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有很多文化景观,一定得去看。

多亏那位绍兴网约车师傅提醒,我才补上了这次兰亭景区之行,也才在优美的山水田园之间,实现了和书圣王羲之的精神契合。他身上,也一定继承了当年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优雅文明的气质。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