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跳马灯(散文)

林逾静 2月前 92

在我们农村,每年到了正月里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什么炸豆腐、炸小馓、炸油饼、炒花生瓜子等等食物,都是为了过年招待客人吃的。在农村,小孩子都会在大年初一早上,按照辈份大小,从长辈大的开始拜年,挨家挨户都轮流拜个年,讨个好兆头。经济富裕些的长辈,还给小孩的压岁钱,这是每个小孩感到最兴奋的时候,一旦小孩身上有了压岁钱,孩子们都会去小店,买来鞭炮和烟花,有的孩子也买来各种零食,尽情挥霍着身上的压岁钱,以此满足自己贪玩贪吃的欲望。每年到了正月初五,我们村上都跳起了一种古老的灯会,名字叫跳马灯。跳马灯的概念,从小就在头脑中有了印象,因为在我们当地,初五是财神日,是一年中财运享通的节日,也是各路神仙下凡的日子,为了欢迎各路神仙下凡人间,便以跳马灯的一种活动,来祭拜和敬畏神仙的各种恩赐,以求得来年的五谷丰登,以及家族的人丁兴旺。

跳马灯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参与的村民多达百人,跳马灯的举办人,都是每年按辈份轮流传下来的,传到谁家头上,那几个兄弟便是这一年跳马灯的发起人和举办人。举办人一般有三到五人组成,负责把各路神仙的服装和兵器传送到各家各户,并在跳马灯前半个月,组织所有参与跳马灯的人员,集中到广场或操场上,排练自己的身法和武术动作,以达到动作标准,身法熟练的地步。跳马灯的装备很齐全,神仙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位左右,每人都穿上神仙的服装,佩戴各种头盔和神帽,手持各路神仙的兵器,坐上各种战马,战马是用竹篾编扎成马匹的外形,再把白纸粘贴在竹马身上,到跳马灯时,点燃一支蜡烛,固定在马灯里,让马灯散发出烛光,这时,各路神仙都驾骑着战马,挥舞着手上的兵器,围成一个大圈,大圈中间,点燃了火堆,众神仙围绕着火堆,发出各种叫喊声,以振军威,以此激发各路神仙的战斗力,在这些神仙中,有赵云赵子龙,手持红缨长枪,有红脸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还有老将黄盖,手持一对铁鞭,等等各路神仙粉墨登场,舞动着手中的兵器,纷纷打成一团,在交战中,这些神仙都是三国当中的人物,通过把各个人物神化,形成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神仙或菩萨,在交战中,有两人骑马对打的,有多人骑马混战的,还有单枪匹马叫喊的,在整个跳马灯的战场上,嘶喊声、叫杀声、叮当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其中,还有锣鼓队在敲打着乐器,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精神振奋。

去年,我们村又举办了一届跳马灯,而且,这次跳马灯的举办人,传到了我和几个堂兄弟身上,堂兄为此,特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为了办好这次跳马灯,大堂兄在会议上说:这一届,我们别让其他人笑话我们兄弟办不好事情,我们不但要完成各路神仙的动作和任务,还要出彩头,出惊喜,别让别人小看了我们,要让村民都记住这一届完美的跳马灯。大堂兄吩咐我,为了让村民分出各路神仙的身份,让村民一看就知道扮演的哪一位人物,叮嘱我用毛笔正楷,在一片红纸上写上人物大名,粘贴在马灯的额头上,并让我用毛笔写上几幅对联,在跳马灯的时候,让各路神仙展开对联,寓意每家每户健康长寿,五谷丰登。

在除夕之前,大堂兄组织参演的全体村民,都在村中央的大广场集合,准备训练,让我和小弟几个,检查每个演员是否穿戴好衣冠,手中的兵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必须换成崭新的兵器。我通过手机,把跳马灯的锣鼓队也召集到大广场,让锣鼓队配合着各路神仙,尽情展示出精彩的武打场面,也展示出各路神仙的功夫和神力。在农村,每到吃晚饭时间,每家每户吃晚饭的时间都不统一,如果安排训练,那肯定是完不成任务了。于是,大堂兄为了演好这场跳马灯,便带着我和兄弟几个,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动员各个参演的村民,都统一好吃饭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按时到村广场排演训练。

通过前期的准备和统一工作,让每天的跳马灯训练都完美收场,当除夕那天,我们的跳马灯队伍,都要每家每户去报春送福,如果我们展示的吉祥而有彩头,村民会准备好几条烟和酒,送给我们马灯队,以作酬劳。当晚上七点钟到了,大堂兄让小兄弟们放炮发令,准备全村串门送福,于是,我早已把身份名称粘贴于马头上。也准备了各种春联,寓意着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每到一家,我扮演成曹操,手持宝剑,边走边挥舞着,村民一看到马头,便清楚了我们各自的身份,而且,扮演的卖力又认真,还尽情展示出吉祥丰收的对联,村民都纷纷点头称赞,我仿佛被村民的微笑所征服了,因为,这种笑,是对我们跳马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种笑,也是对我们跳马人的一种尊重和敬意。这种笑,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民间中的普及和认可,跳马灯就如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农村大地上熠熠生辉!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