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散文)

笑傲张 3天前 8

毅力

不知怎的,连续数日,我一直都在想着“毅力”这个词。尽管我理解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和能力,但还是忍不住四处查找,求得更准确的词义。直到新华字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坚强持久的意志。我才长舒一口气,并感叹道:这“毅力”一词,用在父亲身上,是多么的贴切。

二月份,父亲因患脑梗住院治疗,全家人像天塌了似的,都在巨大的恐慌与焦虑中乱了阵脚,不知往后的日子怎么度过。因为当时的父亲左边半个身子失去了知觉,不能动弹,所有的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顾,而且医生多次提醒,病人要想恢复到能自己走路的程度非常困难,毕竟九十二的老人了。这让我们确实无法接受,觉得这一切都跟做梦一般。平日一贯身体硬朗的父亲,怎么突然就不能走路了,而且将永远失去往昔的行动自由。我不敢相信,年迈的父亲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可是一辈子要强的人呀!

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勇敢地面对。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有着7个兄弟姊妹的大家庭,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父亲的表现最为积极。他一反开始几天的悲观与绝望,也不再后悔嫌我们把他转到了城里大医院白花钱了,也不再说干脆一口气上不来死了算了的话了,而是下决心与疾病作斗争,并不止一次地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我要好好恢复,我要行走,我不能拖累儿女。”

每次挂针、吃药,他都积极配合;每次吃饭、喝水,他都自己动手;每次康复训练,他都用尽全力做好每一个动作;虽然不能下床走路,但他仍要我们架着他挪动脚步,一遍又一遍在医院的走廊里走着,直至累得额头渗出了汗水,右腿酸疼的直打颤,才让我们架着他回病床。

与此同时,在家的哥哥弟弟妹妹们,也以各自的方式,做好了迎接父亲回家的准备。有的把自家的屋子腾出一间专门留给父亲;有的把自家的出门台阶砌成水泥平面,让父亲的轮椅进出方便;有的把父亲的生活用品备齐放好;还有的三天两头打电话问候父亲的病情……所有这一切,都包含着儿女对父亲深深的爱。

更让人感动的是,父亲患病的消息传开后,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乡亲好友,都纷纷打电话询问病情,表示关切。这些温暖给了父亲莫大的力量。

出院后,由于气温较低,农村还处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天气,父亲只能暂时居住在和我同一个城市的小妹家。由大妹和小妹照顾父亲。我也时不时地前去帮忙。每次到小妹家,总能看到她们不是搀扶着父亲在地上走步,就是见她们用中药水给父亲泡脚、按摩。为让父亲多吃水果,她们每次把苹果和梨切成块,放锅里煮熟后让父亲吃;为增加父亲左边身子的血液循环,她们专门买了个电烤仪,每天定点给父亲电疗;为让父亲按时吃药,她们专门买个写有早中晚字样的小盒子,按剂量把当天要吃的药放在盒子里,以防忘记;为加强父亲锻炼,她们每天中午饭后都要推父亲到楼下走路……

后来,大妹家有事,离开了小妹家,照顾父亲的担子就落在了小妹肩上。小妹更是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时刻关注着父亲的状态,认真观察,耐心安抚,生怕有个闪失。

一个月来,父亲在大妹小妹的精心护理和照顾下,由最初的翻身、坐起都要人帮忙,到现在能借着床头扶手站立片刻;由最初左腿根本没有知觉,到现在能屈伸自如;由最初大小便不能自理,到现在只要搀扶到卫生间,他就能自我完成;由最初无法行走,到现在借着搀扶可以走五十多米,而且在不断增加走路长度。

看着父亲一天天好转,全家人真是满心欢喜,纷纷打电话表示对两个妹妹的感谢。前几日,我也去小妹家,当着小妹的面说:“没有你的悉心照料,咱大也不会恢复得这么好,真的辛苦你了”可小妹却笑着说:“这都是咱大太有毅力的结果。”说着,她讲述了父亲坚持自身锻炼的好几件事。

她说:“咱大躺在床上,几乎是每隔几个小时,就要自己活动左腿和左胳膊。活动时,因左胳膊不能抬高,他就右手拿起左手,反复上下运动,一做就是一个小时以上。”

她说:“每次推轮椅刚一到公园广场,咱大都要让我搀着他走一走。然后,歇一会儿再走。有时刚坐下还没歇几分钟,他又催我再走。看到咱大那着急的样子,我曾劝他不要太累,慢慢来。可每次咱大都说:‘我早点恢复了,你们就省心了,不用照顾我了’”

她说:“咱大就是怕给儿女添麻烦,昨天还说,看下个月能不能自己走路。我还没见过咱大有这么大的毅力和决心。”

也许是小妹的话触动了我,让我从父亲身上,重新认识了“毅力”这个词,并感受到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两个妹妹的精心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切,固然对父亲的快速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我想最关键的还是父亲的这种毅力和决心。记得上学时曾学过一句话,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话用在这个时候的父亲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可以说,父亲是这句话的积极践行者。

其实,古今中外,用毅力战胜困难的例子多不胜数。史铁生,是我最敬佩的当代中国作家之一。他21岁时因双腿瘫痪而失去了走路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绝望,而是一直与疾病做顽强的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影响极大的当代优秀作家;张海迪,这个我上学时就学习的榜样,五岁时因患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的小姑娘。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终写出了《轮椅上的梦》,被誉为“当代保尔”。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我想说的是:毅力,对一个命运受挫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无视困难,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困难就一定能战胜。正如狄更斯说的那样:“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父亲的毅力是惊人的,他老人家的早日恢复,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福分。

我们期待着父亲的早日康复,到那时,一起陪他重返熟悉的村庄,一起陪他度过幸福的晚年时光。

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