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散文)

陆遥之 7天前 24

上周日,我带宝宝去超市买菜。宝宝突然把一只小手麻利地伸进一位大姐的口袋,又很快空手取了回来,大眼睛期待地盯着那位打扮年轻时尚的阿姨。大姐很快反应过来,笑呵呵地对宝宝说:“想要吃糖吧?”边说边取出了口袋里的两颗糖,送给了一脸欢愉的宝宝。“我口袋里刚好有两颗糖,这个娃娃真可爱!”大姐依然笑眯眯地对宝宝说。

宝宝性格随我,平日里规规矩矩的,一般不会与陌生的人有太多肢体上的接触。想到宝宝伸手只为两颗糖,我也没法在众目睽睽之下立马教育宝宝,伤了宝宝的自尊心,大家都在友好地微笑着。我连忙告诉宝宝要谢谢阿姨,宝宝开心地一边剥着糖,一边愉悦地向阿姨致谢。

我很奇怪宝宝怎么知道大姐口袋里有糖呢?这应该得益于宝宝敏锐的观察能力,宝宝很少摸谁口袋,但是一摸一个准。我记得宝宝以前也摸过一个老奶奶的口袋,刚好老奶奶的口袋里也有一颗糖。其实,宝宝在大姐和老奶奶的口袋里是摸到糖的,但他没有立马顺其自然地据为己有,而是什么也没拿,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姐和老奶奶,希望能够得到同意。这便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宝宝刻在骨子里的教养让他想得到他人的糖时,先征得他人的同意,也让他免除了被当场批评的处罚。毕竟,他现在还不能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通过一些动作来生动形象地示意。宝宝刻在骨子里的教养让他始终以一种商量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意愿,也给了他人思考的余地,最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

宝宝想要的仅仅是一颗糖,他却把教养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我为能够拥有如此省心的宝宝感到骄傲和自豪。

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教养刻在骨子里,有的人甚至一度蛮横霸道,猖狂无礼。

记忆中应该是2011年春天,那年我闲置在家。一个稀疏寻常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玩跳绳,妈妈则躺在床上想事情。突然有一阵儿,我心烦不已,想出去透透气。我告诉妈妈:“咱们出去挖黄花苗(又名蒲公英)吧!”在家里,我只要不哭不闹,我提的一切要求妈妈基本上都会满足。妈妈匆忙起床,我们收拾好工具和塑料袋,便骑着电车出去了。

说是一起去挖黄花苗,基本上还是妈妈在挖,我在欣赏风景。我自从小时候起,妈妈只让我负责学习,不让我参与一点儿劳动,所以我基本上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奇怪,我们在外面呆了很久,迟迟不愿回去。我怎么也没想到,正因为这样才让妈妈侥幸躲过一劫。

我们骑着电车刚到村口,就被早已在村口等候多时的大伯拦了下来。大伯神色凝重地对妈妈说:“某某正拿着小洋镐在满村找你,扬言要打你呢?邻村的一个人都被他用小洋镐打伤头部了。”妈妈自然不是那种怕事的主儿,怒气冲冲地说:“怕他干什么?”说着便要骑着电车回去,我哭着对妈妈说:“咱们今晚不要回去了,我怕!”妈妈看了一眼受了惊吓的我,便匆匆带着我去了大姨家。

后来,我才知道那件事是大伯盖房子的缘故,大伯的老房子塌了很久,每次准备盖,房后的女人总是吵吵着不让盖。明眼人都知道,她有两个儿子,她想为她的儿子们多占点儿地皮。那天,大伯找来了几个熟悉的人准备盖房子。妈妈知道后面的女人要去闹事,也早早去帮忙了。那女人一边吵一边和大伯大妈打了起来,那女人人高马大的,大伯大妈明显不是她的对手。她接着又去打妈妈和村里的一个跟妈妈关系比较好的村人。妈妈岂能惯着她?两人三下五去二就把那女人打服了。

后来,那女人便回去哭哭啼啼地打电话给自己的男人告状:说妈妈伙同村里的一个人骑在她身上打她了,说得自己跟多可怜似的。那男人下午坐车回来,便带着自己的亲戚,拿着小洋镐不分青红皂白地满村寻妈妈和那位村人报仇。刚好那段时间,我们出去了。那男人找不到妈妈,便带着亲戚直奔那位村人的家里。

结果,邻村的一位村民刚好与那位村人戴着同款帽子,从背面看外形极为相似。那男人毫不留情地拿着小洋镐朝着那个人的头部打了下去。发现打错了人,他们赶紧匆匆带受伤的村人去卫生院,到了卫生院,那男人便一改之前凶神恶煞的样子,“扑嗵”一声跪倒在自己的“老父亲”面前:“爹呀,爹呀,我错啦,我不该打你呀!”110警察来了,那男人还在一个劲儿地解释:“这是我爹哩!”最终被打者因过于老实,在惧怕与惊慌中没有过多追究,此事便不了了之。

可是,人作恶,人可恕,天岂恕?

后来,听村人说,那女人听了小人的恶意造谣说他男人在外面鬼混了,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去煤矿找他男人去了,二话不说便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扔在煤矿外面,自己一走了之。

从此,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八岁,一个做饭,一个刷锅,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他们过早地开始了自力更生,互相照顾,相依为命,苦熬岁月。他们的爸爸为了生计,只得继续外出务工。所幸两个孩子如今早已人高马大,我惊叹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只是我不知道在一个缺少教养的家庭里,他们未来的人生该如何演绎?

村人都说这个女人太傻,自己辛辛苦苦地把自己的两个早产儿一手带大,说不要就不要了,以后还指望谁呢?她的两个儿子生下来都才两斤多,在保温箱里住了很久,每次吃饭都是吃输液管的葫芦那么点儿的食物,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报应。

记得他们的孩子住保温箱那会儿,二人也是因为嫌花费过高,撇下自己的孩子,偷偷逃回家……

“教养”在他们二人眼里,一文不值,转了一大圈,孩子也被送回来了,该掏的钱也一分没少,但丢失的“教养”再也找不回来了。

大伯刚好是教师,那些年一直住在学校里,不与他们争辨,后来又在公路边买了二层小洋楼,日子越来越好……

前段时间,我又听说那女人屡屡在抖音里哭哭啼啼地求复合,诉说着自己多么思念自己的两个儿子,其情可悲又可怜,热心的村民纷纷劝她想开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那个男人的网名叫“被伤过的心还可以爱谁”。我只想说被他们伤害过的人呢?一对骨子里没有教养的人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亲人。

我一直都不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应,帮妈妈完美地躲过一劫?当时的情况,我现在想想依然后背发凉。我想一定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在冥冥之中帮了我们。

如今,相当一部分人不把教养当回事,他们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他们欺负不了比自己强的人,便去欺负比自己弱的人。他们觉得老实人很傻,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比老实人可怜。

当我们试着把教养刻在骨子里的时候,我们在冥冥之中便得到了上天的庇护。

(原创首发)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