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大宋东京梦 重温清明上河图(散文)

林渊墨 18天前 20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早春三月,一人一车独自开启了天津回九江返程自驾游,独往独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在自由的空间畅游。第一站选择开封清明上河园,预定民宿在清明上河园附近,直接导航到民宿。清晨赶早起床,夜晚没有睡好觉,头有些昏沉沉的,一想到七八个小时长途奔波,泡了一大杯浓茶提神,天蒙蒙亮出发,赶早车少,驱车很快驶出了天津市区进入高速公路。

一路向南,尽管北方到了初春季节,大自然草木依然荒芜凋零,前几天查看天气预报,开封近日有雨,一上高速,太阳从阴云深处探出身来,阳光驱赶云雾,天气明朗起来,也许天气预报有误,云开雾散,万里晴空,奔驰在中原大地,广袤的平原无边无际,华北平原高速公路大多四条道,流畅勾勒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飞奔的小车,犹如五线谱中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激动人心的乐谱,嬗递金色的春风,宛如潺潺流水,轻抚心弦,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天籁之音。越往南,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开始返青。下午三点左右抵达民宿,顺利找到民宿安顿好,出门前往清明上河园,天气晴转阴,民宿老板指了一条道,散步式漫步十多分及清明上河园。

开封,历史上曾经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东京,也叫汴京。早在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联通南北水路交通。汴河沟通了大运河的中段黄河与淮河,素有“八朝古都”之称。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统掌后周兵权。周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有了称帝的野心。公元960年的春节,中国传统新年浓浓的年味没有完全散去,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开封城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周恭帝被迫逊位。后来赵匡胤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杯酒释兵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后人视为宽和仁政的典范。

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开封这座汴河边上的城市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当时开封经济繁荣,人口过百万,汴河两岸风景旖旎,四周城郭气势恢弘。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国占领,继续被金朝定为都城。史书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略见一斑。

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发展一个重要时期,北宋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华夏又归大统,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期。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无不与这座汴河两岸古老的城市息息相关。

北宋晚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张择端神来之笔,绘声绘色描绘了一幅现实主义风俗画卷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栩栩如生地舒展一幅北宋民间市井文化风俗巨幅画卷,千百年来,画声显赫,广受青睐。

细细品尝《清明上河图》民俗画,只见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的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清明上河图》从东京汴梁外城空旷之处起笔,向西经虹桥,进入东水门内城,再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戛然而止。以其全景立体构图,严谨精细的画笔生龙活现再现了北宋末年中国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走进以清明上河图为版本复制建造的清明上河园,仿佛走进那个繁花似锦的古汴京。我曾经收藏了两幅中国邮政发行的《清明上河图》虹桥和东水门明信片,时常把玩手中爱不释手。这次特意流连虹桥,感受一千多年前,大宋王朝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热闹繁华的情景,似乎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仿宋古建筑分布在汴河两岸,大红灯笼高高挂,桃红柳绿,高塔与虹桥遥相呼应,天空灰蒙蒙的,空气有些沉闷,似乎正在孕育一场春雨。尽管开了一天车,拖着疲惫身子漫无目的行走在清明上河园,进园不久走到虹桥,恰遇虹桥前面正在表演节目,桥上布满了游人,节目表演完,桥面人头攒动,我融入人流拍下视屏素材,那一幕熙熙攘攘人潮漫过虹桥摄入镜头之中,仿佛置身在一千多年前,北宋东京汴河虹桥两岸繁华热闹的场景。

北宋时期,汴河是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用放大镜欣赏《清明上河图》虹桥画面,人间四月,柳树泛绿,翠荫如烟,一座结构精美规模巨大木质拱桥横跨汴河两岸,宛如飞虹跨越汴河,称之为虹桥。一艘木制大船正待穿桥孔而过,船上的船夫各自忙碌又相互配合。有用竹竿撑船、也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用麻绳挽住船画面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安全通过。现实版的虹桥却是一座钢筋水泥桥,桥头布遍富有北宋年间文化气息的各种货摊,一艘仿古大船停泊在虹桥不远处的水面,时而有仿古游船穿梭而过。

张择端自幼好读书,早年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被宋微宗聘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宫,是著名的宫廷画家,吃皇粮的公务员,传世作品有绢本《清明上河图》卷代表作。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原创版《清明上河图》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北宋时期历史文化提供生动直观的印记,继承发展了久己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早于张择端,几乎同一时期的文学家婉约派词人周邦彦,饱满深情创作了七千多字《汴都赋》,用以歌颂王安石变法后首都汴京日新月异的景象,他用细腻笔画形象地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地理环境、城市布局、建筑特色、商业活动以及皇家园林,由衷赞美了北宋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图画同样描绘了一幅北宋年间民情风俗画,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繁华热闹民俗一个横截面。踏青的人流,林立酒坊店铺,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场面,仿佛置身晚唐诗人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境之中。

我揣摩这巨幅作品是张择端现场临摹而成,全画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张择端先观察构图好河流、桥梁、酒肆、城门等自然景观,再凭空想象,添加了林林总总形态各异人物,这一笔一画是何等鲜活的画面,栩栩如生描绘的人物达五百多人,每一个人物出神入化般生动传神,画面结构浑然一体,让我这个摄影发烧人叹为观止。张择端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把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当时首都东京人口稠密,熙熙攘攘,商船云集,汴河船只首尾相接,岸上纤夫牵拉,船夫摇橹,河中满载货物逆木船流而上,河畔靠岸停泊船只正紧张地卸货。这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具有艺术价值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举成为中国古代城市风俗画中不朽杰作。从画面折射出中原大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进而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经济贸易呈散发开放的格局。宋代四大发明的火药和印刷术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一举跃居为十二世纪全世界上最为繁华的著名都城。

游走在古汴京水东门城门,进入城门,商埠林立,古香古色,各种货摊活灵活现再现了古代北宋年间东京城风俗民情。行走在现实版清明上河园的街市,一千多年前的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流连忘返清明上河园,不觉天色已晚,阴暗天空总预感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于是选择一个空旷地,利索放飞无人机航拍清明上河园全景。园中晚上还有大型《大宋东京梦华》艺术歌舞表演,感觉一天下来实在身心俱疲,明天还要赶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神都洛阳,也就忍痛割爱放弃了观摩这一震撼人心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

华灯初上,夜色迷离,回到民宿,吃了自带自热饭和食物,再洗一个热水澡,便躺在床上制作视频,忽然,一阵阵雨声敲打屋檐,富有节奏,密密匝匝,一阵紧一阵,滴滴答答。盼望一场“随风潜入夜”淋漓尽致的春雨,明天雨过天腈,那真是“好雨知时节”。又担忧这大雨下个不停,游玩开封府和大相国寺带来诸多不便。昏昏沉沉半躺床头做完了清明上河园的视频,看了一会儿电视。整个身心实在疲惫之极,在抑扬顿挫的雨声中渐入梦乡。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