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澄迈永庆寺(散文)

沈凌轩 2天前 14

◎逗留澄迈

我们在湛江时,得知大学同舍闺蜜文霞和她姐姐正好在澄迈。轮渡进岛在海口吃过饭之后,我们决定先去澄迈,与她们相见。

前年暑假在西安一别,相隔不到两年。这一次,我们竟能在海南岛上相见,真是无限欢喜,无限感慨!美中不足的是,她们己经订好回西安的机票,只有一天时间能和我们一起玩。查看高德地图附近的旅游景点,又打电话询问朋友,经过商量,我们确定了第二天的行程:永庆寺、罗驿古村和姐妹塔。

为了方便,我们在附近找了一家宾馆。我想澄迈被称作“世界长寿之乡”,说是当地的水富含硒元素,那就应该试着喝一下当地的水。结果烧了一壶开水,结果有点涩,有点苦,总之味道太奇怪,真是难以下咽,只好把烧开的水倒掉,重新烧瓶装水喝。我家先生开玩笑说,也许富含硒的水就是这种味道,谁知道呢?

说实在的,这次海南之行,除了澄迈,在其他地方,包括湛江徐闻阳江,我们都是直接将自来水烧开喝,觉得水质都不错。我真的有点怀疑,是不是我们不懂澄迈富含硒元素的水呢?会不会把利于健康、能够长寿、富于硒元素的水浪费掉呢?

也许,我们就根本没有找到澄迈的好,一瓶水,看出澄迈的好,我很偏狭,就像“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是爱情,我和澄迈的爱,还需我继续寻找爱的理由。

◎游览永庆寺

永庆寺很近,开车十分钟就到。

进入寺院,广场的前方,是一尊大约五六米高、金光闪闪的观音菩萨像,在蓝天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更为神奇的是,这尊金色的观音菩萨像,是乘坐在金色的赑屃背上。赑屃下面,是金色的祥云。赑屃昂首挺胸,观音菩萨低眉慈悲。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力大无穷的赑屃背上驮着石碑,看到过观音菩萨端坐莲花台或者驾着祥云。而在此处,祥云之上的赑屃驮着观音菩萨雕像,确实是第一次看到。

也许是旅游淡季,寺内游客不多,真是一处景色秀丽、环境优雅的游览胜地。与那些著名的寺院相比,永庆寺不算大。寺内有许多树木,如菩提树、贝叶棕、糖棕、大青树、槟榔,此外还有鸡蛋花、文殊兰、荷花等。特别是刚进门,一眼能看到广场两边那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枝干上系满了表示祈祷的红布条,鲜艳夺目,更加突出了大树的绿意浓浓,也衬托出佛寺的威宏博大、肃穆清静的境界。

大雄宝殿广场正前方的中轴线上,有六朵雕刻在地板石上拼接而成的莲花图案,美观大方,更加显示出广场的空旷和洁净。莲花是佛的象征,意思是崇高、吉祥、平安、素雅、光明,同时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永庆寺的建筑和布局,和大多寺院一样,和谐而庄严。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藏经阁、方丈室和禅堂等,每一处殿堂,都充满了佛教文化的韵味。

寺内广场边的石碑上、连廊道的墙面上,有不少慰藉人心启示觉悟的话语,如“应无所往”、“待至之水尽处,犹自允坐记言”,“穹苍悠霞远,天眼了乾坤”、“正念”、“缘”、“真如”等。此时此刻,阳光下正好,竹叶婆娑,使得整个人都安静下来。

我始终认为,佛寺在中华文化的一个看点,一座城市,没有几处庙宇,很难看到城市的过往。生活之外的落脚点,佛寺是一个选择,这里的文化,始终涵养着这座城。禅意梵音,在潜化着我们的灵魂。

◎白玉佛像世之罕见

在大殿门口的右侧,有一块不到一人高的白玉石碑,上面刻字介绍:“该寺院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海南都城经济开发区盈滨半岛,寺内供奉释迦佛、千手观音、文殊菩萨等佛像42尊,材质均为缅甸白玉。”

天呐!四十二尊大佛像,均采用整块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况且每一尊佛像,雕刻殊妙,莹白光润,真是世上之所罕见!

自古以来,宝玉都是人们特别喜爱饰物。尤其是中国,玉石有着特殊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对玉的喜爱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打开史书,随处可见中国人对玉偏爱和执着,如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如“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生活习惯,如“美人如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等比喻。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自己心爱的宝玉,可以一掷千金、倾其所有。因为玉象征着冰清纯洁,气质独特。

正因为这样,永庆寺用白玉雕琢佛像,正是表现诸佛菩萨纯善、清净、灵妙的最佳选择。因为这一独特设计,2009年9月,永庆寺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供奉缅甸白玉佛像最多的寺院”。

从前游览寺院,看到寺内色彩丰富、高大威严的佛像时,我都会感到佛像的威严、肃穆和神秘,佛界圣像高高在上。然而这一次,当我站在洁白莹润的白玉佛像前,突然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宁静与平和,也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基座上两米多高的佛像,看起来高大肃穆,姿态各异。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白色玉石佛像,浑身上下透出一种洁净、素雅、自然的光芒!

特别是卧佛殿里那一尊白玉大卧佛,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卧佛身躯足足有五六米长,躺下也有将近一米高!大殿中央的基座上,卧佛睡姿自然,面容安祥,栩栩如生。卧佛身上,袈裟的绉褶清晰可见,线条流畅。这么高大洁白晶莹的玉佛,不知道那些工匠们怎么找到合适的白玉石,怎么搬运的,又是怎样设计,然后又不知道费了多少时日,花费了多少心血才雕凿出来的!

人生则苦,然而为了信仰,为了进入佛门,也许这些雕刻佛像劳作,会变成心中的希望,成就快乐的人生!

各个大殿里,除了那些白玉大佛,还有更多的小白玉佛像、黄玉佛像。小的玉佛像,晶莹剔透,仿佛散发着迷人的佛光。

因此,参观永庆寺的白玉佛像,不仅仅感受到佛教的庄严高妙,同时也欣赏了诸多精妙绝伦石雕艺术品!

◎苏轼与永庆寺

在永庆寺前殿的广场左右两边,各有苏轼的画像,人物生动活泼,景物设计精妙。其中一幅山水画中的苏轼,戴着居士帽,宽袍大袖,衣袂翩翩,乘坐在一枝如椽大笔在凌空飞翔。画像旁边,有“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已是境中人”的诗句,真是戳中我心中的泪点之言啊!另外一幅画框内,左边是苏轼字体“永庆福地”,右边是苏轼戴着黑色的居士帽,身着棕色长袍,端坐在蓝白祥云之上,右手竖起大拇指、神情得意地说“我写的这么好,快来夸我!呵呵!”真的很形象,苏轼写信,结尾处喜欢用“呵呵”二字。面对生活中的坎坷,苏轼没有一味消沉,反而用“呵呵”这种刻意而为的笑声,让自己解脱。最近几年,我将《苏轼传》《苏轼诗词》等反反复复地阅读,也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苏粉”了!所以,一旦看到苏轼的画像,一旦听到苏轼的诗词或故事,我都会特别喜欢,万分留心。所以,当我在永庆寺看到苏轼画像时,少不了要拍照打卡,以表达对这位名人先贤的喜爱和崇敬!

据史料记载,北宋绍圣四年,即1097年,苏轼渡海来到琼州,夜晚住在澄迈老城驿站的通潮阁。第二天,就游览了永庆寺,为此处美景所陶醉,欣然提笔作诗云:“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到元符三年,即1100年6月,苏轼获赦北归,再游永庆寺,咏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千年以后,我追随苏轼的踪迹,游览了这玉佛最多最漂亮的永庆寺,真是感慨良多!收获颇丰!

除了苏轼,明代名贤曾沂,也曾经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影阴阴。”由此看来,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大树遍植、树影遍地清静雅致的寺院了,难怪有这么多人喜爱此处呢。

一个城市应该留住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轼。城市之幸,不在于地理形胜,而在于人文的厚薄。

◎“我是谁”破除“我执”

在寺院的后面、永林禅茶附近,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三个金色大字“我是谁”,另外一块石碑上是一首诗,诗的内容是“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看到这两块石碑上的文字,我真有些恍恍惚惚了。“我是谁?”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问过自己千遍万次了,可是答案却总是扑朔迷离。再看看诗的内容,更是让人感到一时难以明白。

佛教讲轮回,认为根本没有主体。既然轮回没有主体,是为了让人破除“我执”。仔细想想,人生的烦恼,人生的苦难,有多少都是缘于自我执迷不悟呢?此时,想起了一个成语故事:楚弓楚得。说的是楚共王出去打猎,丢失了弓,左右请示去寻找它。楚共王说:“不用!我是楚国的一员,丢了一张弓,被其他的楚国人捡到了,又何必去寻找呢?”

丢失了弓,楚共王从本国利益出发,阻止手下人寻找,说明楚王已经破除了“我执”,而是以楚国人的利益为重。然而,孔子听到此事,进一步说“人遗弓,人得之。”孔子的说法,更是体现了“天下为公”的仁爱精神,超越了楚王以国为界的局限。孔子能名扬天下,成为圣人,也是因为孔子破除了心中的“我执”。

回到石碑上的诗文,“长大成人方是我”,此处的“我”,破除了“我执”,方能成就长存于世的“大我”!楚共王是这样,孔子更是这样。

也许,佛教也是哲学,都要解答困惑人们的共同问题:我是谁?我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我带着问号转身……

◎美丽的永庆后海

永庆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建在海边,倚海而立。在永庆寺的后面,就是沙滩和大海。在永庆后海的沙滩上,有几块嶙峋高大的怪石,其中有一块石碑上,有华国锋题写的“观海”二字,字见心性,简单明了,真是大家风范。另有草书“心开见佛”,不知道是谁题写的。

海南岛的海边,最典型的就是礁石、椰树、沙滩和大海。这一天,天清气爽,白云飘飘,春风拂面,正是游客拍照欢畅的大好时节。沙滩上,有用铁架子竖起的、一人高的大白字“我爱永庆后海”、有刻着“南海浪头”的石碑。游客纷纷打卡拍照。当然,最欢快的,少不了一群又一群浓妆淡抹、衣裙鲜艳、兴致勃勃的中国大妈们,带着她们的三件套标配,赤脚在沙滩上,微笑、唱歌、跳舞,单独拍、合影,各种姿势、各种队形、各种表情……

是啊,在这美丽的沙滩海滨,开心大笑,尽情地喧哗,摆各种姿势拍照,只为记住这一刻。

寺内,是佛教的庄严圣地,人们在礼佛敬佛,想着参透人生,虔诚肃穆;海边,则是世俗人生的乐园,人们在戏水玩沙,想着快乐人生,笑语盈盈。

后海,成了一张涛笺,将来还要留下多少人经过这里的文字,后海的涛笺足够大,容得下人们的抒情。

◎不同寻常的收获

参观完寺院,在后海玩了一会儿,我们几个人坐在海边平台的咖啡屋旁边小憩。三月初的阳光,温暖舒适,只觉得天高云淡,海空天阔,内心平静。这座建于海边的寺院,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少了其它寺院的喧闹,多了几许悠闲,漫步在其中,似乎连春天的海风中,也多出了些许禅意。此时身处寺院,像是浮躁尘世中的一泓泉水,一股清流,让人身心宁静。

游览之前,文霞对我说,永庆寺很小,既然来了,看看也好。而在游览之后,我很高兴,这一趟真是值得。永庆寺,不仅让我追寻到了苏轼的踪迹,也让我感受到了苏轼的气息。从苏轼的经历,人看到了一个人对待苦难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旷达。除此之外,永庆寺还给了我一种独特宁静的体验,给我一种人生的开示,破除“我执”,也许人生更快乐。当然,那些高大洁白的玉佛,更是让我眼界大开,见识了这个世上难以想象的雕琢玉佛的奇迹!

坐下回想,就像掩卷而思,那些从寺庙荡漾而出的景象和文字,还有它留下的历史人文,让我感到收获颇丰。

◎永庆碑林

在永庆咖啡屋小坐之后,我们去了图书馆。图书馆在二楼,拾级而上,里面非常安静,这里收藏了不少的经书。出门的时候,看见门口一旁摆着一张桌子,有经书,有纸张,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此体验一下抄写经书,消除世俗浮躁,抚慰净化心灵。

从永庆寺出来时,我们顺着左边行走,看到了永庆碑林。

石碑上有一些禅理故事,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其中有一块石碑,上有贾平凹的题词“觉悟”。看着那熟悉圆润的字体,心里品味着“觉悟”二字的深刻内涵。我想,“觉悟”二字,是不是碑林所有题词和佛教故事的主旨呢?

继续向前走,快到出口处,有一片树木,是信奉佛教的居士们捐给寺院、用来祈福的。树下方小石碑上,一一写着捐赠者的姓名。

永庆寺,确实不虚此行!

澄迈,澄澈的城市。永庆,一处不衰的佛地。中国之大,我能够走进南国的怀抱,感知一个城市的美,足够欣慰的啊。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五日原创首发于秀才文学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