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玩枪说起

沈念风 2天前 38

在公园里漫步,树木葱茏,绿荫如盖,空气中负离子充盈,沁人心扉,好不惬意。忽然,路旁一棵香樟巍然挺立,郁郁葱葱,让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久违的记忆。树上结满樟树籽,一个个圆圆的、绿绿的,笑意吟吟,这不是我孩提时代的子弹吗?一刹那,儿时疯玩的画面便一幅幅在脑海浮现……

作为六十多年前曾经的男孩子,我跟众多的男孩子一样,心底最钟爱的玩具就是枪!当然,不是真刀真枪的“枪”,是玩具枪,不过也不是后来男孩子喜欢的、从商店买回来的枪。我记得第一支枪便是用樟树籽做子弹、我们叫“樟树铳”的枪。那是用小竹筒做成,灌入樟树籽(子弹),中部装上竹篾做的弹弓,弹弓的前端嵌在竹筒下面的小缺口里,只要手指把它顶上去,弹弓的弹力就会把子弹射出去。也有用小竹筒装上樟树子弹,用一根筷子前面扎上棉花或布条,从竹筒后端插入,往前把子弹推出去的。这种土造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枪”也有一定的杀伤力,所以我玩的时候,总会听到父母的再三告诫:“伢子啊,你玩这种枪一定要在没人的地方玩,不要拿它打人,要是打中眼睛就不得了啦!别的地方也不能打,要知道,正午时如果打中了穴位,一颗黄豆也能打死人吶!千万记着,不然就要‘缴枪不杀’!”我频频点头,才得以获得“持枪证”而在自家院子里疯玩一气。

当然,我从没在别人身上试射此枪,但也不知道它到底威力如何?只是把“正午打中了穴位时,一颗黄豆也能致死”这句话牢牢地刻在了心里。而且后来知道,所谓穴位是指“太阳穴”,决不能冒险一试的。

没有樟树籽的季节,我们就用纸团浸湿作子弹,靠后部的推力打枪,也玩得有滋有味。

不玩樟树铳,可以玩爆竹枪。我请爸爸用木板锯成手枪,枪管前端用“火钻(烧红的铁钉)”钻出一个小洞,把拆分开的一个爆竹插在小洞里,然后用草香点燃爆竹的引线,再闭着眼睛把“手枪”朝着目标伸出去,静静地等着那“砰”的一声枪响,心里有点害怕,也充满期待和满足。

到后来,供销社有“火炮”了,那是在纸板上一个个隆起的纸包里装入一点点炸药制成的,我们称为“纸火”。只要撞击它,就会爆炸,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时候的枪有可以活动、撞击的“撞针”,用一块短木条做成,以弹力丝带与手枪本体连接,相撞的点上各钉上一颗图钉,把一颗火炮装上去,只要大拇指在后端往上一顶,丝带的弹力就使“枪栓”撞击火炮,发生爆炸,发出枪响的爆炸声。

当然,儿时玩的枪都不是真枪,但它是男孩子的至爱。尤其是必须确保安全才行。有了这么一杆枪,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长大了,我成了“有枪一族”,当上了基干民兵,需要自备枪支。我请木匠给造了一支木枪。那是用樟木做的,像模像样,拿着它参加一次次民兵训练。可惜它还是玩具——打不响!

后来,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大队民兵营也武装起来了,有了货真价实的枪:步枪、冲锋枪,武装基干民兵都发了枪。人称“坦克”的民兵营长旋即接受了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打野猪。那时,大队搞合作医疗,在深山中的蓝坡里建了一个药材场,派专人常驻于此。但是山里野猪大量繁殖,“猪”满为患。它们把药场用嘴犁翻,种植的药材也毁于一旦。大队支部决定派武装基干民兵去平息“猪患”。坦克营长雄心勃勃,带着一干基干民兵赶到了药材场,择地埋伏下来。

半夜,月光如水,一大群野猪如期而至,开始大破坏活动。看着这些甚嚣尘上的野猪,大摇大摆的,似乎没把民兵们的长枪短炮放在眼里,放肆蹂躏药农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坦克本来想严惩破坏者的雄心壮志竟然悄悄隐退,变得畏葸不前。有的民兵问营长:“坦克,打吧?”坦克摆了摆手,命令大伙不准轻举妄动。眼看着一大群野猪扬长而去,民兵们纷纷责问坦克为什么按兵不动?!坦克营长说:“你们以为我不想打啊?我也想打。但是,野猪那么多,而且它们性子狂躁,如果不能一击致命,受伤的野猪就会组织起来疯狂反扑,导致人员伤亡。这可不是能意气用事的!算了,我们平安无事,能全身而退就是胜利!”于是大伙铩羽而归,班师回朝。

从此,坦克营长被得知内情的社员们冷嘲热讽了好一段时间,说他带着一伙全副武装的民兵,手里拿着枪像是“烧火棍”,他们能打败入侵的敌人,却打不退破坏的野猪!坦克无言以对,百口莫辩,只能让人奚落一番了事。

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学校就在海边,风景如画。它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军训不合格不能毕业。前一条说白了是游泳不合格只能肄业,因为就在海边,不会游泳说不过去;而军训的要求难道是因为地处前线?我不清楚。军训的硬功夫在打靶。我就差点因此不能毕业!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我五发子弹打了六个洞!挺着大肚子的武装部长怀疑我的成绩,问我为什么五发子弹能打六个洞。我也不知道。他要我解释是不是偷拿了学校的子弹?我大为光火,以攻为守诘问他:首先,我从没有偷拿子弹。其次,如果我能偷拿到,那你管的武器库怎么有隙可乘?上面追究起来,你可难辞其咎!我的反问攻势凌厉,武装部长理屈词穷,色厉内荏,只好就坡下驴,一走了之。我大获全胜,鸣金收兵。

如今,站在这棵香樟树下,过去有关枪的故事一个个在脑海里重现,我心里有苦有乐,五味杂陈。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建设都少不了。毛主席还说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仍然不太平,波诡云谲,我们要像过去一样,居安思危,培养孩子从小爱“枪”,一生爱国,绝不可以自废武功,不战而亡。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才有辉煌的未来。——我想,我希望。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