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人的春天,好似从那一尾鲜活的开凌梭开始的。也就是从一道美食,叫做“梭鱼抱蛋”的一道美味,只有舌尖上享受那一种鲜美的味道后,眼前的景色,才会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倏忽间,一步划入春天的。
每次,一说起梭鱼抱蛋,我的胃腹那是最经受不住美味诱惑的,那种香气立刻就会随着轻柔的春风吹过来,乍暖仍寒的杨柳风里,迎春花儿扬着嫩黄娇艳的精巧小花朵开在人家门扉旁,或是路边花园里,散着淡淡花香的空气里,好似还掺合着一种不可缺少的梭鱼带来的浓郁香气呢。
是的,那就是每到春天,不可缺少的味道,梭鱼抱蛋,一缕缕春天里独特的味道,浓香四溢的鱼香与肉香合着春天的鲜嫩的韭菜香,缕缕袭进了鼻翼里,引得馋虫大动,引得心儿沉醉着。
说来,你还别不信,这一句“开凌梭”足让人心里温暖,眼前出现开化的河水,一尾尾顺流而下的梭鱼,什么感觉?欢喜自不用说,心儿被带动着,也好似游在春暖的河水里,悸动着,欢喜异常,按捺不住的思想与美好,都在那一刻滋生着,好似种子一样,要发芽,要成长。
毫无疑问,春天的感觉呗,每当到了春天,母亲都会集市上买回来一条鲜活的梭鱼的,要做梭鱼抱蛋。我小时候,对这一道潍坊美食记忆最牢固的,因为,母亲做好这一道美食,给爷爷奶奶吃,还要送给姥爷姥姥吃的。姥姥家和爷家相距不远,三里二里的,走不了多久的。当初,姥爷姥姥执意不让母亲嫁得太远,或许,就是为了经常见到母亲,以解除思念之苦吗?我总是开玩笑说,会不会是为了送梭鱼抱蛋方便呀?姥姥点着我的小小额头,乐得嘴都合不拢呢:馋妮子,就知道吃呐。呵呵。
说起来,春天里要吃梭鱼抱蛋,用着一道菜来孝敬父母或是长辈,这是咱们潍坊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甚至,村里人家,都要比一比,看一看,谁家老人先吃上这一道梭鱼抱蛋,由此来证明谁家儿女就孝顺,就是这户人家尽孝道的最好方式呢。
春天里,母亲提起竹篮,要去集市上去买梭鱼了。我呢,定是赶紧跟上的,小花衣服一穿,小红鞋子一蹬,红色的蝴蝶结扎在马尾辫上,尤其是,母亲的大红纱巾,我给半围在脖子上半披在肩上,呼呼啦啦,母亲用自行车载着我,一路向着集市而去,那个美呀。
到了集市上,早已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的,母亲见了人熟悉不熟悉的都会说句:早来了哈,真早呐。
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篮子,嘴里抱怨我不好好在家里和爷爷奶奶呆着,非来集上给她添乱。因为赶集的人依然多呢,别以为年过了,集上人不多,因为春天来了,田地里要忙了,不是买化肥就是买种子浇地用的水管子一些农机零部件什么的。再就是要鱼市集上最热闹,来买梭鱼的人也多呢。
站在鱼摊前,就听卖鱼的商家,在说着自己的鱼,那个鲜那个好,就别提了。
从卖鱼和买鱼的人口里才弄明白了这梭鱼抱蛋所用的梭鱼,那不是随便的梭鱼就可以的,那是必须要“开凌梭”呢。
这春暖之时,冰凌悄悄融化,渐渐地消融了。海水中蛰伏一冬天刚刚越冬的梭鱼已经感受到了暖意,它们开始彼此成群结队地海水里洄游,在第一缕春光里溯流而下。因为梭鱼一冬的冬眠,它们的腹内杂质少,干净着呢,鱼肉紧实鲜美,因此而得名“开春第一鲜”,也就很自然的成了春鲜先头部队呢。
即使这样,在选鱼时,人们还是比较严格的,母亲也自言自语,不住地说着,选一尾好鱼那是不能急躁的,一定要选鳞片饱满的,没有掉鳞的,或者全身带点粘液,这种鱼才是新鲜的,才能做出来的梭鱼抱蛋,吃起来口感好,鲜美呢。
其实,这“开凌梭”,还是有些特别之处的,那就是时间是有限定的,仅仅限于惊蛰前十几天的时间,过来这时间,就没有那么鲜嫩,也就失去了梭鱼抱蛋的鲜美好味道,再就是那春天里暖暖的意义。
集市上,不仅买好了鲜鲜的梭鱼,还要买上一缕子韭菜回事芫荽,再就是一定要割上后肘肉半斤来沉,自然是做梭鱼抱蛋必备的,再就是葱姜一样不能缺少。
光说梭鱼抱蛋,那蛋从何而来?等着看好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别说吃了,只是听一听,那梭鱼的鲜亮后肘肉的香美再有一缕绿意盈盈的韭菜合在里面,那得多香多美呀。
母亲篮子里的鱼挂在车把上,一路上溜溜的马路再到颠簸的乡间小路下来,心里也是舒展又开心。母亲载着我,美滋滋地又一路回来,我的手里就多了一只糖葫芦,一边说着笑着一边嘴儿嗦一口糖葫芦,酸甜的滋味早已漾得满满,好似都能流淌下来,融入在春光里。到了家门口,母亲放下车子,提着篮子,一直穿过村庄,去奶奶家先给奶奶爷爷做鱼吃呢。一条鱼篮子一提,好似整个村庄都散发出春天的鲜美味道了。
进的奶奶家门,母亲一包蛋糕放到奶奶里屋的桌子上,喊了声娘,又说娘等着哈,今中午做梭鱼抱蛋吃呢。
奶奶早已嘴合不拢口,一脸的皱褶好似也被春天的气息熨烫开了似的,舒展又添上了幸福呢。
母亲做什么都是麻利快的,很快就将梭鱼除鱼鳞、内脏和黑膜,收拾得干干净净两面打上花刀,又在鱼身上涂上少量盐和少许料酒,这一道工序母亲说是为了给鱼去去腥的。紧接着,母亲又将后肘猪肉放在案板上,“哒哒”一阵有节奏的剁着,刀下的肉就成了鲜美均匀的肉馅,麻利的那一个鸡蛋在手,碗沿边上,轻轻那么一磕,再加上适量淀粉,一点点盐再有葱姜水,搅拌上劲备用。
母亲虽然手里忙着,但口里没闲着呢,她边做着美味的梭鱼抱蛋,边和奶奶聊天。此刻的奶奶很是快乐呢,脸儿上现出幸福的微笑,奶奶说咱们村子里呀,总是咱们家先做这梭鱼抱蛋呐,摊上玉儿妈妈这儿媳呀,我是真有福气呀。
母亲被奶奶一夸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不住地说这还不是应该的嘛,娘千万不要这样说呢。看看村里谁家媳妇,不都是这样呀,对老人孝顺那是应该的,没什么可夸的。
于是,奶奶就会给我讲起有关梭鱼抱蛋的故事,奶奶将蛋糕拿给我吃着,边说:很久以前,天气呢,正是开春后乍暖还寒的时候。城里呀,有那么一个小手艺人,他呀,一直都很孝顺的。可是,最近他的娘病了,不舒服,懒怠吃喝。小手艺人收工往家走,路上想起娘好几顿都没有吃下太多饭去,心里就又着起急来。就在此时,小手艺人看见有挑夫挑担奔鱼店街而去,也就跟着紧走几步,近前,见挑筐中皆北海梭鱼,新鲜着呢。他就买了一条,走到猪肉摊位前又买了些猪肉,回到家呀,小手艺人剁肉为丸,与鱼同锅熬汤,哪里想到,菜还在锅里咕嘟咕嘟熬着,没出锅呢,几日不思饮食的老母亲竟然嗅到了鲜美的味道,问着:儿呀,做的什么呀,这么香?
当小手艺人将热气腾腾,飘香四溢的一碗端给病中的老母亲时,老母亲一眼看见,汤碗中梭鱼鲜亮,雪白肉丸绕鱼似蛋,俺儿,这是“梭鱼抱蛋啊”!
由此,我也听出来了,那梭鱼蛋,不是别个,就是用猪肉做出来的肉丸子呗。想想,咱们老潍县人可真聪明,这也太形象了,又好吃呢。
于是,听到讲到此处时,我就拍着两只小手插了一句,母亲和奶奶也都笑起来,母亲用她沾满面粉的手点了我一下小鼻子尖,说:这妮子,真是会说话呢,说得老潍县人呀,不知要多欢喜多开心嘞。
奶奶笑着,继续讲着,说:自打开始呀,街坊四邻的,不仅传颂手艺人的孝举,还纷纷效仿“梭鱼抱蛋”烹饪做法,也因此,这“梭鱼抱蛋”也不胫而走。从此每逢开春,县城百姓人家,就会到集市上,买鱼割肉,如法烹制。日久,竟成咱们老潍县民间食俗呢,也因此这道美食也成了孝敬老人父母的一道菜了。
听奶奶讲着故事,爷爷在门外就随口说:可不是咋地,咱们村子里谁家婆媳闹矛盾,女婿丈母娘间有摩擦,就这一玩“梭鱼抱蛋”就完全解决了。
奶奶听了,也笑着说:是呀,是呀。一顿“梭鱼抱蛋”,多少不能说出的话,多少隔膜,都化解了呐。
母亲听了爷爷奶奶的话,就情不自禁想起村子里的一些事儿。母亲就说起四奶奶家的媳妇小穗刚嫁过来时,因为家离着远,一下子到一个生地方,自然吃住都不习惯,一些习俗我的小穗婶子也不知道,更是不懂,因此她经常与四奶奶闹矛盾,还发生了争吵呢。
母亲总是劝着四奶奶,不要太计较了,因为年轻人本来与老的就生活观念不太同的,何况小穗又是云南那边的人,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太相同的,于是,母亲就教会了小穗婶做梭鱼抱蛋,让她在春天的时候,就算是什么也不做,也不要忘记做一碗梭鱼抱蛋端给婆婆,也就是我四奶奶,看看会是什么样子?
小穗婶就听了母亲的话,春天刚刚来到,一碗梭鱼抱蛋就端在了四奶奶面前,口里还叫着:娘,我特意学得这道菜呢,做给您老吃,尝尝咱们潍坊的第一鲜。
四奶奶那个高兴呀,看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梭鱼抱蛋”,好多的怨气,好多的不高兴,还真的就此烟消云散呐。为什么呢?因为儿媳懂得尊老爱老,又孝顺,自己哪里再去与晚辈计较呢。
母亲和奶奶爷爷聊着天的功夫,一锅的“梭鱼抱蛋”也做好了,母亲喜欢在做好的“梭鱼抱蛋”里出锅前加入些韭菜,这就更是增加了这一道菜的清香与鲜美,只是看着,那奶白的鱼塘里,一个个浑圆小巧的肉色的肉丸儿围绕着一尾湾在中间的鲜嫩的梭鱼,上面飘着绿绿的韭菜,好似洒下一把茵绿的草儿,真是赏心悦目的同时,又香气宜人呢。我知道,此时的村庄里,几乎家家户户也都在做着这道菜呢,因为这道菜必须要抢在惊蛰前做,鱼才鲜美,更是晚辈孝敬自己的父母亲的一片孝心呈现呢。
“梭鱼抱蛋”美味又鲜美,也早已是一道潍坊的美食,从中也更能体现出咱们潍坊人孝字为先呢。
当爷爷奶奶吃着母亲做得这道“梭鱼抱蛋”时,脸上的微笑,好似花儿一样,在绽放着。每次,想起爷爷奶奶想起父母亲,我就会在这春天到来时,回村庄里走一走,转一转。仿佛间,整个村庄到处都飘逸着浓郁母亲做得鱼香,那缕缕的春天气息,久久不肯散去……